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埃。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这首诗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
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

(2)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本诗中的作用。
(3)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D
D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考点】爱情闺怨
【答案】重章叠句;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2/26 20:30:2组卷:33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夫石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注】①望夫石:亦作望夫山。
    (1)“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
     
    ”一句意思相近。
    (2)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
    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
    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

    发布:2024/10/3 15:0:2组卷:89引用:4难度:0.7
  • 2.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关 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5引用:6难度:0.5
  • 3.古诗鉴赏。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描绘深秋凄清的景象,运用
     
    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诗人追求“
     
    ”的深情执着和可望难即的惆怅。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95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