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装置内可生成Cl2.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的部分实验记录如下:B处棉花变成蓝色;C处棉花变成橙红色。甲同学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
①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I2+2KClCl2+2KI=I2+2KCl。
②甲同学的结论是不正确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该实验无法比较碘与溴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该实验无法比较碘与溴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2)乙同学认为应将甲同学实验中B、C两处的棉花调换位置,用氯气先置换出溴,然后溴再与K接触,以判断Bn与KI能否发生反应。该设想是不合理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的,原因是在硬质玻璃管中Cl2也能与滴有KI溶液的棉花接触发生反应在硬质玻璃管中Cl2也能与滴有KI溶液的棉花接触发生反应。
(3)丙同学在甲同学的实验结束后,取出C处的棉花,将其与另一个蘸有淀粉-KI溶液的棉花(E)接触,发现E慢慢出现蓝色,结合甲的实验现象,他认为可以确定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你同意此种观点吗?同意同意(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甲、乙两同学分别证明了氯的非金属性比溴、碘的强,溴的非金属性的比碘的强,即非金属性Cl>Br>I甲、乙两同学分别证明了氯的非金属性比溴、碘的强,溴的非金属性的比碘的强,即非金属性Cl>Br>I。
【答案】Cl2+2KI=I2+2KCl;不正确;该实验无法比较碘与溴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不合理;在硬质玻璃管中Cl2也能与滴有KI溶液的棉花接触发生反应;同意;甲、乙两同学分别证明了氯的非金属性比溴、碘的强,溴的非金属性的比碘的强,即非金属性Cl>Br>I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8引用:2难度:0.6
相似题
-
1.学完元素周期理论之后,某同学欲探究硫、碳、硅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设计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所示仪器名称:A
(2)实验步骤:连接仪器、
(3)问题探究:
①试管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甲同学发现装置E中所盛品红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F中所盛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认定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而乙同学不同意甲的观点,其理由是
③装置G中出现的实验现象为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54引用:3难度:0.3 -
2.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硫,并探究相关物质的一些性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Ⅰ.验证碳、硅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已知酸性:亚硫酸>碳酸)
(1)仪器A的名称为
(2)实验步骤:连接仪器、
(3)装置E中足量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4)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
Ⅱ.某同学拟用以下方法测定空气中SO2含量(假设空气中无其它还原性气体)。
①你认为不可行的装置是
②使用你所选用的装置测定SO2含量时,还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是发布:2024/9/18 11:0:12组卷:30引用:3难度:0.4 -
3.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了验证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套实验方案(图1和图2)进行实验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根据方案一装置(图1)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装置①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2)若将反应后②中的变色溶液倒入盛有CCl4的试管中,出现的现象与图3中
(3)装置③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Ⅱ)根据方案二装置(图2)回答以下问题:
(1)B装置中X是
(2)能说明碳元素和硅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现象是
(3)若没有装置B,则会产生的影响是
(Ⅲ)实验结论:图1为发布:2024/7/18 8:0:9组卷:19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