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路由器也智能
刘露 ①随着智能化的普及,我们家中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从PC到手机,从电视到平板电脑,任何一款能称得上智能的设备都需要连接网络,这也促成了路由器的第一次升级,即从有线路由到无线路由,
②但是,普通无线路由器只是满足了设备上网的需求,却没有很好地实现这些智能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于是,智能路由器逐渐火爆起来,很多厂商纷纷推出智能路由器,像小米路由器、极路由等。
③智能路由器,即智能化管理的路由器,相比普通路由器,它更像一台个人电脑,其优点很多。首先它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各种应用,自行控制带宽、在线人数、浏览网页、在线时间,其次它拥有强大的USB共享功能。真正做到网络和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此外智能路由器还具有视频监控、远程开关机、脱机下载、USB打印以及实现手机管理等一系列功能。
④智能路由器正因为具有以上优点,它才更加智能,成为家庭存储中心和数据处理器。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网关设备,还是一个带有智能操作系统的入口平台。作为智能家居的核心,智能路由器将承载着家庭数据存储和处理的功能,控制着家庭的整个网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⑤通常情况下,一个家庭中所有接入互联网的设备都会与路由器相互连接。在整个家庭网络中,智能路由器处在绝对中心的位置,它有资格成为家庭中“信息的中心、连接的中心、娱乐的中心”。例如,你用手机在网上发现了一部极佳的电影,点击下载后,智能路由器使远程帮你下载并存入路由器中,最终共享至智能电视并呈现出来,供全家人观看。这样的体验是不是十分“智能”呢。
⑥当然,除了功能上的转变,智能路由器的“智能”还体现在用户体验上,它将一个单一功能性的产品变成了一个平台,除了管理和配置更加简单直观外,在这个平台上还可以安装APP插件来增加新的功能,让用户拥有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⑦总之,越来越多带有鲜明个性的智能路由器陆续出现,将掀起一场“家庭网络革命”。在WIFI环境下,无论是PC、电视、还是手机、平板电脑,都无法“逃离”智能路由器的管控。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家居概念日益流行,智能路由器对电视、平板电脑,手机的链接还将向冰箱、空调、热水器领域延展,智能路由器的未来大有可为!
(原文有改动)
(1)智能路由器有哪些优点?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3)选文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逐渐”不能删掉,为什么?
(4)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科技改变生活。随着智能化的普及,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请你畅想一下将来还会有哪些智能设备走进你的生活。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37引用:6难度:0.8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当蟋蟀不再歌唱
叶子 ①蟋蟀是大自然的天然歌手,它们的歌声优美动听。为了吸引异性,公蟋蟀们常常不知疲倦地一展歌喉,唱着优美婉转的小夜曲。公蟋蟀的翅膀就是它们的小提琴。每当需要交配时,它们就会通过弯曲翅膀,用右翼鞘盖在左翼鞘上,利用它们的相互摩擦来发声,以期吸引异性,并与之交配。
②突然有一天,在夏威夷考艾岛,蟋蟀们基本沉寂了下来,它们都离开这里了吗?都去了哪里呢?一个生物学研究小组自1991年以来一直在夏威夷考艾岛研究蟋蟀,但直到2003年他们才明白,其实蟋蟀并没有少,而是近九成的公蟋蟀已经不再唱歌了。考艾岛近几代的蟋蟀一直都在经历着重要的遗传改变,它们的翅膀始终平铺着,不能再痛快地唱出求爱的歌曲了。
③是什么使公蟋蟀们不再歌唱了呢?原来歌声使它们的生命受到了威胁。在夏威夷考艾岛,被公蟋蟀们的小夜曲吸引来的不仅有异性,还有一种寄生昆虫。这种寄生昆虫常常会循声而至,一旦发现正在唱歌的蟋蟀,就会寄生下来,并把卵产在它身上,而这种卵会钻进蟋蟀的身体里,在那里长大,然后钻出蟋蟀的身体并杀了它。
④为了保护自己,公蟋蟀们被迫停止激情的歌唱,沉默了下来。虽然这种安静的转变让公蟋蟀们看起来没有以前的激情,但毕竟也保护了它们免受寄生虫的袭击。
⑤但是不唱歌又如何求偶?不求偶又靠什么来繁殖?
⑥聪明的蟋蟀们自有办法。科学家发现,公蟋蟀们已经改变了策略,不仅能保住性命而且能成功求偶。在考艾岛,大部分蟋蟀的翅膀都因为长期不摩擦,已经慢慢退化,不能用来唱歌了。但仍有一些蟋蟀拥有正常的翅膀,它们常常如祖先一样在野外快乐地歌唱。每当这时候,它们的附近总会有一些已经不再唱歌的公蟋蟀潜伏着,只要出现母蟋蟀的身影,潜伏的蟋蟀们就会想方设法把母蟋蟀吸引过来,横刀夺爱,成功交配。
⑦科学家们认为,大部分蟋蟀放平翅膀不再歌唱,而利用少量保持正常翅膀的“歌唱者”求偶,因而避免了寄生虫的侵袭并能继续繁殖,这应该属于生物进化的一种成功范例。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有改动)(1)请简要说明夏威夷考艾岛上公蟋蟀不再歌唱求偶的原因。
(2)请指出②③④段的说明顺序。
(3)请简析第⑤段两个设问句独立成段的作用。
(4)请写出你从末段划线文字得到的启示。
大部分蟋蟀放平翅膀不再歌唱,而利用少量保持正常翅膀的“歌唱者”求偶,因而避免了寄生虫的侵袭并能继续繁殖,这应该属于生物进化的一种成功范例。发布:2024/12/27 0:0:1组卷:171引用:7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时间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实践和低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觉得时间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明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4期B,有删改)(1)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A.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尚未发育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得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
C.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D.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 始改变,由不成熟变得更趋向于成年人。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B.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新路还是接触生活中的新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
C.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比重越大。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说明有关“时间去哪儿了”的事理说明文,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科学地解答了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光阴似箭的问题。
B.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依次说明了幼年时光去哪儿了和年龄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的原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C.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在年龄大小与时间流逝感的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相对论”的。
D.本文的语言平实严谨,融科学术语于通俗的表述中,再加上标题和开头都与流行歌曲有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发布:2024/12/27 2:0:1组卷:21引用:8难度:0.5 -
3.阅读《被压扁的沙子》节选,完成问题。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 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两条?其依据分别是什么?
(3)第②段文字中划线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4)第③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发布:2024/12/15 1:30:2组卷:218引用:16难度:0.3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