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卖蒜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节选自清•袁枚《子不语》)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语句 | 方法 | 释义 |
垂死之年 | 查阅字典法:①<名>边疆,边境。又写作“陲”。②<动>垂挂。③<动>垂落,落下。④<动>流传。⑤<动>临近。⑥<副>敬辞。表示对方关于自己。 | ① ⑤ ⑤ (填选项) |
老人自缚于树 | 勾连成语法:缚鸡之力 | ② 绑,束缚 绑,束缚 |
但见杨双膝跪地 | 课内迁移法:但微颔之 | ③ 只 只 |
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3)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D
D
A.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 老人自缚于树 |
B.徐以杓酌油沥之 | 老人鼓腹纵之 |
C.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 |
D.以我酌油知之 | 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 |
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②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5)文言虚词往往蕴含着丰富情感,请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虚词的表达效果(二选一)。
①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②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我选择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的意思是: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这句话是反问语气,“乎”作反问语气助词,面对卖油翁观射时不以为意的态度,康肃在质问时称呼、语气的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傲慢无礼、骄矜暴躁的个性。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的意思是: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这句话是反问语气,“乎”作反问语气助词,面对卖油翁观射时不以为意的态度,康肃在质问时称呼、语气的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傲慢无礼、骄矜暴躁的个性。
(6)你在阅读了《卖蒜叟》后,想把它作为《卖油翁》的拓展性材料推荐给同学,请你从内容、写法等角度比较两篇文章,阐述推荐理由。
【答案】⑤;绑,束缚;只;D;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的意思是: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这句话是反问语气,“乎”作反问语气助词,面对卖油翁观射时不以为意的态度,康肃在质问时称呼、语气的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傲慢无礼、骄矜暴躁的个性。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8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5/1/2 23:0:3组卷:34引用:1难度:0.7 -
2.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
《孟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一箪食,一豆羹 食之不能尽其才 D.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君子成人之美 A.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蹴尔而与之 聚室而谋曰 C.万钟于我何加焉 苛政猛于虎也 D.乡为身死而不受 武陵人捕鱼为业
A.文章开头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B.文中第②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在生死关头却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C.文章通过“不辨礼仪”接受“万钟”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舍生取义”的观点,论证非常有力。
D.本文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也能经受住考验”的道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发布:2024/12/27 1:0:4组卷:14引用:3难度:0.5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54引用:4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