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抗生素的人均用量增多,细菌耐药率也逐年提高。为宣传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提供科研证据,微生物社团开展了如下“抗生素对细菌选择作用”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取少量大肠杆菌的培养液,均匀涂在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再放上4片含有链霉素(抗生素)的圆形滤纸,而后在无菌适宜条件培养12~16h,滤纸片周围出现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环圈(简称抑菌圈,如图)。测量并记录抑菌图的直径并取平均值,记为n1。再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重复上述步骤,培养至第五代。测量并记录每一代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n2:n5)。由实验数据可以推测出:大肠杆菌对链霉素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1)根据抑菌圈大小可判定药物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 弱弱。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数据从n1→n5会 逐渐变小逐渐变小。
(2)大肠杆菌对链霉素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 甚因突变甚因突变。大肠杆菌对链霉素的耐药率逐代提高是 链霉素对大肠杆菌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链霉素对大肠杆菌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的结果。
(3)人类不断研发新的抗生素,致病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甚至出现了无药可治的“超级病菌”。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简析“超级病菌”出现的主要原因 抗生素的滥用,使耐药菌生存和繁植的机会增加,耐药性基因在细菌种群中的甚因频率逐年上升,形成“超级病菌”抗生素的滥用,使耐药菌生存和繁植的机会增加,耐药性基因在细菌种群中的甚因频率逐年上升,形成“超级病菌”。
(4)微生物社团的同学想进一步探究防止“超级病菌”出现的方法,就从上述实验中的第五代抑菌圈边缘挑取大肠杆菌进行接种,调换含有庆大霉素(另一种抗生素)的滤纸片,重复培养5代;又在抑菌圈边缘重新挑取大肠杆菌培养,恢复使用链霉素滤纸片,测得抑菌圈直径平均值为n11(>n5)。据此实验数据推测:防止“超级病菌”出现的思路是 当致病细菌耐药率超过一定值时,及时更换抗生素类药物,将致病细菌耐药率控制在低水平当致病细菌耐药率超过一定值时,及时更换抗生素类药物,将致病细菌耐药率控制在低水平。
【答案】弱;逐渐变小;甚因突变;链霉素对大肠杆菌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抗生素的滥用,使耐药菌生存和繁植的机会增加,耐药性基因在细菌种群中的甚因频率逐年上升,形成“超级病菌”;当致病细菌耐药率超过一定值时,及时更换抗生素类药物,将致病细菌耐药率控制在低水平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1引用:3难度:0.7
相似题
-
1.医学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由病原细菌所引起的疾病,而抗生素的使用也促使了抗药性菌株的产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抗生素能抑制DNA的合成,从而抑制病原细菌
(2)有些抗药性菌株是通过细胞内产生分解抗生素的酶来产生抗药性的,这些酶产生的根本原因最可能是病菌产生了
(3)人类滥用抗生素往往导致病原细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其实质是
(4)养殖业中过量使用抗生素,残留的药物可通过畜禽产品直接蓄积于人体,或通过环境释放蓄积到其它植物中,并最终通过发布:2025/1/1 8:0:2组卷:21引用:1难度:0.5 -
2.抗生素耐药性是微生物的一种自然进化过程.现在我们使用的抗生素大多来自于放线菌(一种与细菌细胞结构类似的原核生物),研究发现,病原细菌的耐药基因往往是通过图1所示机理获得的.
(1)病原细菌通过接合方式将自己质粒上的一段DNA序列a转移到放线菌细胞中,放线菌的抗生素耐药基因“跳跃”至病原细菌的DNA序列上,与病原细菌的DNA发生
(2)放线菌裂解死亡后,b会释放到环境中.病原细菌从周围环境中吸收b,这一过程称为细菌的
(3)病原细菌将吸收的b整合到自己的
(4)病原细菌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主要机理如图2所示.据图可知,病原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途径有
(5)研究发现,由于抗生素的大量生产和滥用,导致人类肠道中病原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从进化的角度分析细菌耐药性增强的原因是
(6)由于抗生素在医疗以及养殖业中的大世使用,导致环境中出现了大量抗性污染热点区,抗性基因可以通过多种直接或间接的传播途径最终进人水体和土壤.请你提出一项对应抗生素耐药性蔓延的措施发布:2024/10/25 17:0:1组卷:115引用:1难度:0.1 -
3.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症感染的一类药物,表格为2005-2008年该类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及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人均使用量/g 0.074 0.12 0.14 0.19 耐药率/% 2.6 6.11 10.9 25.5 发布:2024/10/23 21:0:2组卷:2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