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中国生态环境安全和水源涵养的关键地区。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加之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三江源地区出现了草地退化、沙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断流、湖泊减少等生态环境恶化现象。2003年开始实施退牧还草和减畜放牧的生态恢复工程,进行环境治理。为了分析和评价放牧对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人员采用草地载畜压力指数(Ip)评估草畜之间的关系,减畜前后的载畜量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

(1)输入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放牧过程中,家畜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 流向下一营养级(或人类)、流向分解者(和未利用)流向下一营养级(或人类)、流向分解者(和未利用)。
(2)实施减畜工程后,Ip值 大于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你认为从2012年开始,后续在控制家畜数量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继续减少家畜数量,直至Ip值约为1继续减少家畜数量,直至Ip值约为1。
(3)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草地退化态势好转仅表现在长势上,群落结构并未发生好转。依据以上结论,你认为该区域在实施生态恢复过程中是否发生了群落的演替,请判断并解释说明 未发生演替,因为群落结构没有改变,物种组成和优势物种均没有改变未发生演替,因为群落结构没有改变,物种组成和优势物种均没有改变。
【考点】群落演替的类型;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答案】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流向下一营养级(或人类)、流向分解者(和未利用);大于;继续减少家畜数量,直至Ip值约为1;未发生演替,因为群落结构没有改变,物种组成和优势物种均没有改变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