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科学家将Oct3/4、Sox2、c-Myc和Klf4基因通过逆转录病毒转入小鼠成纤维细胞中,然后在培养ES细胞的培养基上培养这些细胞。2~3周后,这些细胞显示出ES细胞的形态、具有活跃的分裂能力,它们就是IPS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逆转录病毒的作用是什么?
(2)如何证明iPS细胞的产生不是由于培养基的作用?
(3)如果要了解Oct3/4、Sox2、c-Myc和Klf4基因在诱导产生iPS细胞时,每个基因作用的相对大小,该如何进行实验?请你给出实验设计的思路。
(4)若将病人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成iPS细胞,再使它转化为需要的细胞,用这些细胞给该病人治病,这是否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为什么?iPS细胞具有分裂活性,用它进行治疗时可能存在什么风险?
【考点】干细胞的培养及其应用.
【答案】(1)逆转录病毒能将外源基因Oct3/4、Sox2、c-Myc和Klf4送人小鼠成纤维细胞
(2)将转入外源基因和没有转入外源基因的细胞分别培养在相同的培养基中,并确保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如果只有转人外源基因的细胞转化成了iPS细胞,就可以证明iPS细胞的产生不是由于培养基的作用
(3)可以依次去掉1个基因,将其他3个基因转入小鼠成纤维细胞中,然后通过与转入4个基因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的诱导情况进行比较,来推测缺失的那个基因对诱导iPS细胞的影响,进而判断每个基因作用的相对大小
(4)不会发生免疫排斥 在诱导转化的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理论上产生的还是“自体”细胞,故不会发生免疫排斥 iPS细胞拥有分化为各种细胞的潜能,因此存在分化成肿瘤细胞的风险
(2)将转入外源基因和没有转入外源基因的细胞分别培养在相同的培养基中,并确保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如果只有转人外源基因的细胞转化成了iPS细胞,就可以证明iPS细胞的产生不是由于培养基的作用
(3)可以依次去掉1个基因,将其他3个基因转入小鼠成纤维细胞中,然后通过与转入4个基因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的诱导情况进行比较,来推测缺失的那个基因对诱导iPS细胞的影响,进而判断每个基因作用的相对大小
(4)不会发生免疫排斥 在诱导转化的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理论上产生的还是“自体”细胞,故不会发生免疫排斥 iPS细胞拥有分化为各种细胞的潜能,因此存在分化成肿瘤细胞的风险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3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