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H2SO4(浓) △ CuSO4+SO2↑+2H2OCu+2H2SO4(浓) △ CuSO4+SO2↑+2H2O。
(2)实验结束后,欲验证A中生成的气体在装置B中被氧化,小组同学取装置B中溶液少量于一洁净的试管中,应向试管中加入的试剂是 CC。(填字母)
A.品红溶液
B.稀盐酸
C.BaCl2溶液
D.稀硝酸
(3)实验结束,小组同学立即熄灭酒精灯,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装置B中的溶液会倒吸,可能引起烧瓶破裂装置B中的溶液会倒吸,可能引起烧瓶破裂。
(4)实验中若有mg 铜参加了反应,则有 m64m64molH2SO4被还原,转移电子数目为 m32NAm32NA(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5)为了测定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该兴趣小组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装置A 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已称量过的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反应停止后再次称量干燥管的质量,两次的质量差即是吸收的二氧化硫的质量。
方案二: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的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中,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即是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钡沉淀的质量。实际上,方案一和方案二均不可取。
方案一:由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水蒸气水蒸气使再次称量的干燥管的质量偏大;也可能由于 烧瓶中的二氧化硫不能完全排出烧瓶中的二氧化硫不能完全排出使再次称量的干燥管的质量偏小。
方案二:由于 高锰酸钾溶液中起酸化作用的硫酸高锰酸钾溶液中起酸化作用的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使测定的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偏大。
△
△
m
64
m
64
m
32
m
32
【考点】氮氧化物的相互转化.
【答案】Cu+2H2SO4(浓) CuSO4+SO2↑+2H2O;C;装置B中的溶液会倒吸,可能引起烧瓶破裂;;NA;水蒸气;烧瓶中的二氧化硫不能完全排出;高锰酸钾溶液中起酸化作用的硫酸
△
m
64
m
32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75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