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色突变体的研究可提高人们对叶绿素代谢、叶绿体发育和光合作用机制的了解。研究发现某野生型水稻叶片绿色由基因C控制。研究者以诱变剂处理野生型水稻品系后,经筛选得到叶绿素含量较低的黄化突变体甲、乙(都能正常生长,光合产量较低)。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突变体甲是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突变体乙是由基因C突变为基因C2所致。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不定向不定向性。
(2)研究发现C1基因纯合时幼苗期致死,可推知基因C突变成C1属于 显性突变显性突变(填“显性突变”或“隐性突变”),理由是 基因C1纯合时幼苗期致死,说明突变体甲都是杂合体,这种杂合体表现出突变性状,说明控制突变性状的基因C1为显性基因基因C1纯合时幼苗期致死,说明突变体甲都是杂合体,这种杂合体表现出突变性状,说明控制突变性状的基因C1为显性基因。突变体甲连续自交2代,F2成年植株中绿色叶植株占 3535。
(3)从野生型和突变体甲叶片细胞中获取控制上述叶片颜色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电泳条带表示特定长度的DNA片段),结果如图,属于突变体甲的是 ⅢⅢ(填“Ⅱ”或“Ⅲ”),判断理由是 突变体甲为杂合子,同时具有C和C1两个基因突变体甲为杂合子,同时具有C和C1两个基因。

(4)某研究小组拟探究基因C2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已知C2基因不存在致死情况)的结果,将突变体甲与突变体乙进行杂交,支持隐性突变的杂交结果是 黄化:绿色=1:1黄化:绿色=1:1。
3
5
3
5
【答案】不定向;显性突变;基因C1纯合时幼苗期致死,说明突变体甲都是杂合体,这种杂合体表现出突变性状,说明控制突变性状的基因C1为显性基因;;Ⅲ;突变体甲为杂合子,同时具有C和C1两个基因;黄化:绿色=1:1
3
5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4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