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①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注】①柳宗元早年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又被发配到更遥远的边荒之地柳州。材料甲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
(乙)柳宗元传(节选)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宗元少聪警绝众,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
(1)请对甲诗中“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作简要赏析。
(2)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DD
A.当时流辈咸推之 | 咸来问讯 |
B.会居位不久 | 会天大雨 |
C.如何与母偕行 | 宠辱偕忘 |
D.如母子异方 | 渔人甚异之 |
①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②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5)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D
A.甲诗中诗题标明“寄京华亲故”。“望故乡”而“寄京华亲故”,意在诉说自己愁苦的心情、迫切的归思。
B.甲诗中三、四两句运用了奇妙的想象,如果把自己的身子化成千万份的话,当随风飘落在山峰上的时候都注视着同一个地方——故乡。
C.乙文中柳宗元为官,改革掉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的风俗。“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同是贬官,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与民同乐”,柳宗元则自怨自艾,愁苦难捱。
【答案】D;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11 8:0:9组卷:21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从军行(其一)
(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①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②,无那③金闺④万里愁。
【注】①海风:从边地沙漠南海吹来的风。②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③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一作“谁解”。④金闺:对女子闺阁的美称,指家庭。
( 1)请赏析第二句中“独”字妙在何处?
( 2)请结合三四两句中的主要意象,分析诗人情感。发布:2024/12/27 2:30:1组卷:59引用:2难度:0.3 -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①去,萋萋满别情。【注释】①王孙:此指远游的人。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春草起兴,想象独特,巧妙地把眼前春色与离别之情融为一体。
B.第三联中“侵”“接”二字承接“又生”,描绘出了芳草蔓延扩展之势。
C.尾联点题,芳草青青的古原成为送别的背景,“草”与“送别”自然浑成。
D.“萋萋”与“离离”相照应,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伤春与伤离别之情。
(2)诗的第二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浅近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哲理,成为千古绝句。请简要分析这句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2引用:3难度:0.4 -
3.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山馆①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②穿云翠,畲③田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注释】①本诗写于诗人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期间,大约是他晚年所作。②岫 (xiù):峰峦。③畲 (shē)田:开垦过三年的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萧条”一词 写出了山馆的寂寥冷清,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
B.颔联写诗人所见傍晚之景:树因秋色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回归巢。
C.尾联诗人自比陶潜,陶潜有亲友送酒,而自己只有残菊相伴,内心惆怅不已。
D.全诗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生动再现了山馆秋景,意蕴悠长,回味无穷。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两句的妙处。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42引用:3难度:0.5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