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能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是吸收空气的热能来制造热水的装置。如图所示是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它主要由储水箱、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等部件组成。制冷剂是一种在常温下极易汽化的液体,它在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之间的循环过程与我们所熟悉的电冰箱的制冷循环过程相同,其工作过程如下:
A.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里迅速①,变成蒸气并从空气中吸收热能。
B.制冷剂经过蒸发器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气进入冷凝器。
C.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将热能传递给冷水并液化成液态制冷剂。制冷剂依此不断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不断上升。

(1)给短文中的①处补写上适当的物态变化:汽化汽化。
(2)在循环过程中,制冷剂流经部件 DD时从空气中吸收热量。
A.毛细管
B.冷凝器
C.压缩机
D.蒸发器
(3)在循环过程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在冷凝器中通过 降温降温的方法使气体液化。
(4)根据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管中的“制冷剂”应具有 AA的物理性质。
A.沸点低
B.沸点高
C.熔点低
D.熔点高
(5)制冷剂在工作循环过程中,将空气空气中的热能不断地“搬运”至 水水中。(两空都选填“空气”或“水”)
【答案】汽化;D;降温;A;空气;水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22引用:4难度:0.6
相似题
-
1.学习了物态变化后,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1 23:30:2组卷:122引用:12难度:0.9 -
2.请阅读《载人航天》并回答问题。
载人航天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虽然起步晚,但进步快,现在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要将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送上太空,需要用火箭来运载,而火箭在上升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燃料,早期的火箭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用氧气作为助燃剂。但由于气体的体积较大,所以人们采取将氢气和氧气液化的方法减小燃料和助燃剂的体积。同时,航天器外壳的质量应尽量小一些,以便在燃料一定的情况下增大火箭的运送载荷(即运送的有用质量大小),从而提高火箭的发射效率。
航天器在穿过大气层的过程中,会因与大气的摩擦生热而使得航天器的温度升高,从而可能会将航天器烧毁。特别是航天员在太空完成任务后要乘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当返回舱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穿过稠密大气层时,返回舱表面的温度会达到上千摄氏度。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热降温措施,整个返回舱将会被烧为灰烬。
飞船返回舱的“防热衣”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将返回舱内部的温度控制在30℃以下。一是吸热式防热,在返回舱的某些部位采用熔点高、比热容大的金属作为吸热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升温过程来吸收大量的热量:二是辐射式防热,用外表面具有高辐射性能的涂层,将热量辐射散发出去;三是烧蚀式防热,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熔化、汽化、升华或分解带走大量的热量。
神舟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如此快的速度下,要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就必须对返回地球后的最终着陆速度进行控制。为实现这一目标,技术人员在飞船研制阶段开展大量试验验证和数据判读,保证飞船在着陆过程中逐步降低速度,确保飞船顺利再入大气层;之后,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运动至距地面约10km时打开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见图甲):在距离地面约1m处,返回舱底部的4台着陆反推发动机同时点火,向下喷出高温高压气体,对返回舱施加制动力,以确保其安全着陆(见图乙)。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火箭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用氧气作为助燃剂。为使一定质量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小一些,人们采取将氢气和氧气 的方法来减小它们的体积(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2)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所以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物理属性是 (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密度大、熔点高
B.密度小、熔点高
C.密度大、熔点低
D.密度小、熔点低
(3)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过程中,采取的防热降温措施之一就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烧蚀防热的。这些高分子材料在烧蚀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包括 (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华发布:2024/10/12 18:0:1组卷:35引用:1难度:0.6 -
3.取一支注射器,吸入一些液态乙醚,用橡皮帽套紧针头处,如图所示,再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然后往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又有 出现,这表明用 (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此时注射器的温度会有一定程度的 (填“上升”或“下降”)。
发布:2024/12/12 5:0:1组卷:634引用:1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