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
(1)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
第一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为解决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类别 青鱼 鲢鱼 鳙鱼 鲤鱼
食性 螺狮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杂食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
鲢鱼
鲢鱼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
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或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或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下表是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m2/年).则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
11.3%
11.3%
%(保留一位小数).
A B C D E
Pg 15.9 870.7 0.9 141.0 211.5
Pn 2.8 369.4 0.3 61.9 20.1
R 13.1 501.3 0.6 79.1 191.4
(4)有人认为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氮和磷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
A.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蒸馏水.如此重复3次;
B.再加蒸馏水至1000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0.3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
加0.3g尿素
加0.3g尿素
;在丙烧杯中加0.15g洗衣粉和0.15g尿素;丁烧杯中
不加任何物质(或加0.3g蒸馏水)
不加任何物质(或加0.3g蒸馏水)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取得水样.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A”步骤处理的目的是
除去样品中原有的矿质元素
除去样品中原有的矿质元素

②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
,理由是
藻类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N、P等含量丰富
藻类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N、P等含量丰富

【答案】第一营养级;鲢鱼;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或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1.3%;加0.3g尿素;不加任何物质(或加0.3g蒸馏水);除去样品中原有的矿质元素;丙;藻类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N、P等含量丰富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3引用:6难度:0.3
相似题
  • 1.科学家发现一生态系统遭到某外来物种入侵,随即开展了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甲,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乙[注: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请回答:

    (1)丰富度是指
     
    ,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
     
     
    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
    (2)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
     
    关系,由此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3)研究发现:黑麦草能抑制该入侵物种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一段时间。
    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入侵物种幼苗的生长情况。
    由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目的是探究
     

    (4)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
     
    法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发布:2024/12/31 2:30:2组卷:64引用:4难度:0.7
  • 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下列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0 23:0:2组卷:154引用:28难度:0.7
  • 3.植食性动物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存在食入量,未食入量;同化量、未同化量;有机物质积累量、呼吸代谢消耗量等不同形式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16 0:30:1组卷:11引用:5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