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跟祖父学诗(节选)ㅤㅤ祖母死了,我就跟祖父学诗。因为祖父的屋子空着,我就闹着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里。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祖父教我读《千家诗》,但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ㅤㅤ祖父说:“少小离家老大回…”我也说:“少小离家老大回…”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
ㅤㅤ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里的人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
ㅤㅤ听了这笑话,我笑了一会儿,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
ㅤㅤ夜里我也是照样地喊,母亲吓唬我,说再喊她要打我。
ㅤㅤ祖父也说:“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叫。”
ㅤㅤ但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若不让我叫,我念它干什么。
ㅤㅤ每当祖父教我一首新诗,一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就说:“不学这个。”
ㅤㅤ祖父于是就换一首,换一首不好,我还是不要。
ㅤㅤ“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一首诗,我很喜欢,我一念到第二句,“处处闻啼鸟”那“处处”两字,我就高兴起来了。觉得这首诗,实在是好,真好听,“处处”该多好听。
ㅤㅤ还有一首我更喜欢的:“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当客人来了,祖父总是叫我念诗的,我就总喜欢念这一首。那客人不知听懂了与否,只是点头说好。
ㅤㅤ就这样瞎念,到底不是久计。念了几十首之后,祖父开讲了。
ㅤㅤ“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祖父说:“这是说小的时候离开了家到外边去,老了回来了。‘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是说家乡的口音还没有改变,胡子可白了。”
ㅤㅤ我问祖父:“为什么小的时候离家?离家到哪里去?
ㅤㅤ祖父说:“好比爷爷像你那么大离家,现在老了回来了,谁还认识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小孩子见了就招呼着说:‘你这个白胡老头,是从哪里来的?’”
ㅤㅤ我一听觉得不大好,赶快就问祖父:“我也要离家的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心里很恐惧。
ㅤㅤ祖父一听就笑了:“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祖父说完了,看我还是不很高兴,他又赶快说:“你不离家的,你哪里能够离家……快再念一首诗吧!”
ㅤㅤ“春眠不觉晓……”我一念起来,又是满口的大叫,得意极了。
ㅤㅤ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的,没有讲过的也要重讲。似乎那大嚷大叫的习惯稍稍好了一点。
ㅤㅤ“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首诗本来我也很喜欢的,黄梨是很好吃的。经祖父这一讲,说是两个鸟,于是不喜欢了。
ㅤ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祖父讲了我也不明白,但是我喜欢这首。因为其中有桃花。桃树一开了花不就结桃吗?桃子不是好吃吗?
(1)选文中画线句子出自古诗《春晓春晓》。
(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A
A.“我”刚开始跟着祖父念诗,基本上就是乱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背过。
B.“我”跟着祖父念诗,不知道什么意思,有时就会念错。
C.选文中的祖父对“我”很宽容。
D.有些诗能让“我”很高兴,有些诗“我”一听就很不喜欢。
(3)作者喜欢什么样的诗?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性格?
作者喜欢好听的、能联想到好吃的诗,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天真可爱的性格。作者喜欢好听的、能联想到好吃的诗,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天真可爱的性格。
(4)用简练的语言说说选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选文通过描写“我”年幼时和祖父念诗的事情,表现了浓浓的祖孙情。选文通过描写“我”年幼时和祖父念诗的事情,表现了浓浓的祖孙情。
【答案】春晓;A;作者喜欢好听的、能联想到好吃的诗,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天真可爱的性格。;选文通过描写“我”年幼时和祖父念诗的事情,表现了浓浓的祖孙情。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6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