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某地理研究性小组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野外调查,获得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面的图甲、图乙分别是我国西北地区甲、乙两山地的海拔示意图,两地都发现了类似图丙所示的地貌景观。

材料二:西北地区沙尘暴多发,图丁是某地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

(1)推测该地理研究性小组观察地貌时的顺序。
(2)考察发现图丙所示景观在甲地区的规模大于乙地区,试分析原因。
(3)沙丘景观多出现于图丁M、N处中的哪一处?说明原因。
【考点】地貌的观察方法和内容;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答案】(1)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
(2)甲地比乙地海拔高,山坡陡,水流速度快;甲地山体规模大,流域面积大,河流流量大,流水搬运到山麓地带的物质多。
(3)N处。M处为沙尘起源地,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N处沙尘沉积,为风力沉积区,易形成沙丘。
(2)甲地比乙地海拔高,山坡陡,水流速度快;甲地山体规模大,流域面积大,河流流量大,流水搬运到山麓地带的物质多。
(3)N处。M处为沙尘起源地,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N处沙尘沉积,为风力沉积区,易形成沙丘。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5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滨湖地区沙化现象严重,沙地面积有数百平方千米,既有流动沙丘又有固定沙丘,当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理。治理流动沙丘采用单叶蔓荆沙障法:将广泛生长于湖滨、适应性强、生长快的单叶蔓荆枝条插入沙地,成活后即可防风固沙;治理固定沙丘采用“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措施。如图示意鄱阳湖地区沙地分布。
(1)分析鄱阳湖地区冬春季节流动沙丘活动频繁的原因。
(2)说明鄱阳湖地区采用单叶蔓荆沙障法治理流动沙丘的理由。
(3)简述鄱阳湖地区治理固定沙丘采用“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措施的依据。发布:2024/11/26 6:30:1组卷:39引用:2难度:0.3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学小组前往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如图)进行地质地貌考察,第1天考察图示中部的若干条河流,晚上在甲地露营,第2~3天前往图示西部山区。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分析研学小组第1天选择在甲地露营的原因。
(3)研学小组第2~3天前往图示西部山区,试为该小组提出地质地貌观察的内容。发布:2024/10/31 12:0:1组卷:18引用:1难度:0.5 -
3.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观察地貌时选择合适地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据此回答21~22题。
地貌的正确观察顺序是( )
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
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③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发布:2024/12/14 12:5:58组卷:16引用:0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