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关于“遗传信息表达”的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对“遗传信息如何从DNA传递到蛋白质”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1961年,南非生物学家布伦纳、法国生物学家雅各市和美国遗传学家梅瑟生经过实验发现,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培养基中添加含14C标记的尿嘧啶,培养一段时间后,裂解细菌离心并分离出mRNA与核糖体,分离出的mRNA部分含有14C标记而核糖体的rRNA上没有,他们把含有14C标记的mRNA分子分别与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DNA杂交,发现可与噬菌体的DNA形成DNA-RNA双链杂交分子,不能与细菌的DNA结合。
资料二: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DNA甲基化影响基因表达”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某种小鼠体内的A基因能控制蛋白质X的合成,a基因不能控制蛋白质X的合成。蛋白质X是小鼠正常发育必需的一种蛋白质,缺乏时小鼠表现为个体较小(侏儒鼠)。A基因的表达受到A基因上游一段DNA序列(P序列)调控。P序列甲基化(胞嘧啶上添加—CH3)后,A基因不能表达;P序列非甲基化时,A基因正常表达,如图1所示。A基因的P序列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的,传给子代后能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是甲基化的,传给子代后不能表达。
资料三:操纵元是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由启动子、结构基因(编码蛋白基因)、终止子等部分组成。如图2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核糖体蛋白(RP)合成及调控过程,图中①②表示相关生理过程,mRNA上的RBS是核糖体结合位点。

(1)资料一实验中,裂解细菌离心后核糖体的rRNA上没有14C标记最可能的原因是 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无新的核糖体形成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无新的核糖体形成。实验结果表明,DNA到蛋白质之间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是 DNA→mRNA→蛋白质DNA→mRNA→蛋白质(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只有 噬菌体噬菌体的基因得以表达。
(2)由资料二可知,DNA甲基化会改变儿因的表达,导致基因控制的性状发生改变。这种现象 不属于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基因突变,理由是 DNA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DNA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
(3)依资料二,某基因型为Aa的小鼠是侏儒鼠,产生该侏儒鼠的原因是 A基因来自卵细胞,P序列甲基化,A基因不能表达A基因来自卵细胞,P序列甲基化,A基因不能表达。若纯合侏儒雌鼠与纯合正常雄鼠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正常鼠:侏儒鼠=1:1正常鼠:侏儒鼠=1:1。
(4)在资料三中,启动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图示表明,当细胞中缺乏足够的rRNA分子时,核糖体蛋白RP1能与mRNA分子上的RBS位点结合,从而导致mRNA 不能与核糖体结合不能与核糖体结合,进而终止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这种调节机制的意义是 既保证细胞内rRNA与核糖体在数量上的平衡,又可以减少物质和能量不必要的浪费既保证细胞内rRNA与核糖体在数量上的平衡,又可以减少物质和能量不必要的浪费。
【答案】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无新的核糖体形成;DNA→mRNA→蛋白质;噬菌体;不属于;DNA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A基因来自卵细胞,P序列甲基化,A基因不能表达;正常鼠:侏儒鼠=1:1;脱氧核苷酸;不能与核糖体结合;既保证细胞内rRNA与核糖体在数量上的平衡,又可以减少物质和能量不必要的浪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1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同位素标记法在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认知历程和DNA的复制特点的探索方面都有所运用.回答下列问题:
(1)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用14C和18O同位素标记的原因是
(2)若一个核DNA均为15N标记的果蝇(2n=18)精原细胞,增殖过程中消耗的原料均不含15N,则:
①该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时,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内有
②该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配子中有
③综上分析,细胞增殖过程中着丝点第
(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该处“主要”的含义是发布:2025/1/21 8:0:1组卷:14引用:1难度:0.5 -
2.λ噬菌体的线性双链DNA两端各有一段单链序列,这种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后DNA会自连环化,如图。关于λ噬菌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5/1/15 8:0:2组卷:26引用:1难度:0.7 -
3.如图是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步骤:
(1)赫尔希和蔡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2)若要大量制备32P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
(3)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该实验标记的是
(4)如图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发布:2025/1/3 8:0:1组卷:13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