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科研人员采取了包括“碳减排”“碳捕集”“碳封存”和“碳利用”等多种措施。图1为某生态系统碳元素流动模型,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化学反应过程。图2是盐沼湿地中两种主要植物翅碱篷、芦苇的示意图。

(1)图1中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AA(填图中字母)。图1中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动的过程有 ⑤⑥⑦⑧⑨⑤⑥⑦⑧⑨(填图中数字)。
(2)“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用图1中的数字序号间的关系,构建“碳中和”数学模型,即 ⑩=①+②+③+④⑩=①+②+③+④。
(3)现在湿地公园已然成为各个城市重要的天然碳汇,常见湿地从中央到边缘主要为敞水带、沉水植物带、浮水植物带、挺水植物带、中生植物带、乔木植物带等,这体现了群落的 水平水平结构。
(4)植树造林是“碳捕集”的重要措施之一。被海洋捕获的碳称为蓝碳,滨海湿地是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主体。为提高湿地蓝碳储量,某省实施“退养还湿”生态修复工程(如图3)。该工程应遵循 自生、整体、协调等自生、整体、协调等(答出两点即可)生态学基本原理,根据物种在湿地群落中的 生态位生态位差异,适时补种适宜的物种,以加快群落演替速度。据图2分析可知,对促进海岸滩涂淤积,增加盐沼湿地面积贡献度高的植物是 芦苇芦苇,原因是 与翅碱蓬相比,芦苇的根系发达,利于在滩涂环境下立地扎根,快速蔓延与翅碱蓬相比,芦苇的根系发达,利于在滩涂环境下立地扎根,快速蔓延。
(5)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海洋是重要抓手,但研究发现深海区的下层几乎没有初级生产量,原因是 阳光不能照射到深海区的下层,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阳光不能照射到深海区的下层,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碳封存”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捕集CO2,再通过高压管道送到地下或者海底水久性封存。试分析该方法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 过高浓度的CO2将杀死土壤微生物或深海生物过高浓度的CO2将杀死土壤微生物或深海生物。
【答案】A;⑤⑥⑦⑧⑨;⑩=①+②+③+④;水平;自生、整体、协调等;生态位;芦苇;与翅碱蓬相比,芦苇的根系发达,利于在滩涂环境下立地扎根,快速蔓延;阳光不能照射到深海区的下层,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过高浓度的CO2将杀死土壤微生物或深海生物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2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