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对黄土区的生态修复常用3种方式:退耕封育(封禁退耕地,依靠自然恢复)、退耕还草(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等草本植物)、退耕还林(人工种植沙棘等灌木)。现已测定出经过7年恢复后的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如表。请分析回答:
样地编号 | 起始群落类型 | 经过7年修复后 | |||
草本层群落类型 | 植被总覆盖度 | 生长型 | 物种丰富度 | ||
1 | 沙棘 | 达乌里胡枝子+铁杆蒿 | 80% | 乔木 | — |
灌木 | 0 | ||||
草本 | 2.15 | ||||
2 | 紫花苜蓿 | 铁杆蒿+长芒草 | 85% | 乔木 | — |
灌木 | — | ||||
草本 | 2.64 | ||||
3 | 达乌里胡枝子+赖草 |
达乌里胡枝子+赖草 |
50% | 乔木 | — |
灌木 | — | ||||
草本 | 3.19 |
退耕封育
退耕封育
,判断依据是 经过7年修复后的植被总覆盖度最低(植被种类基本无变化)
经过7年修复后的植被总覆盖度最低(植被种类基本无变化)
。(2)表中的“物种丰富度”一列中的“0”代表的是7年后没有新增其他灌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适合该地区生长的灌木种类少(其他灌木不适合在该地区生长)
适合该地区生长的灌木种类少(其他灌木不适合在该地区生长)
。从表中可以看出,7年后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差异主要体现在 草本
草本
(生物类型)。(3)7年后,样地1的物种丰富度低于样地3的原因是
沙棘灌丛的灌木层减少了草本层光照
沙棘灌丛的灌木层减少了草本层光照
。(4)后续研究发现,黄土区的耕地依靠自然演替形成以达乌里胡枝子与铁杆蒿为建群种的群落类型约需10年,形成以铁杆蒿与长芒草为建群种的次生草原群落约需16年,这说明在演替初期,人工修复模式能
加快群落演替进程(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
加快群落演替进程(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
。【考点】群落演替的类型.
【答案】退耕封育;经过7年修复后的植被总覆盖度最低(植被种类基本无变化);适合该地区生长的灌木种类少(其他灌木不适合在该地区生长);草本;沙棘灌丛的灌木层减少了草本层光照;加快群落演替进程(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8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