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的故事
中华拓荒人——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在长沙逝世。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时,很多人不相信水稻有杂种优势,袁隆平就把杂交稻和产量最高的常规稻在田里做对比实验,杂交稻的长势非常好,大家都称赞杂交稻很有前途。最后产量验收,杂交稻的稻谷产量减产3%,稻草却增产70%,杂交稻定成了“一堆草”。人们就说风凉话了:“可惜人不吃草啊,人要是吃草,杂交稻就大有前途了。”杂交稻到底有没有前途?后来袁隆平对实验过程进行仔细分析,他认为:从表西上看,杂交稻失败了,但木质上讲是成功了。真正的焦点是杂交到底有没有优势,稻草增产了,说明是有优势的,而且优势很强。
杂交水稻是通过不同稻种杂交产生的,而杂交实验要在水稻花的花蕊上进行,水稻的花开得很小,因此在实验中要用到放大镜和显微镜等工具。袁隆平及助手不断改进微观技术,重新组合,把杂交优势发挥到稻谷上,杂交水稻最终大获成功。
(1)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中,充分利用了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请在图2中写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2)如图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稻根外皮厚壁细胞中的大黑点是 CC。
A.细胞膜
B.液泡
C.细胞核
(3)早期的杂交稻虽然试验失败,但却证明了杂交稻是有杂交优势的。 √√(判断对错)
(4)为了便于观察,制作的水稻根表皮切片标本要求薄而 透明透明(“透明”或“不透明”)。
(5)制作水稻叶表皮临时装片时,图4中盖上盖玻片的方法正确的是 BB。

(6)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是 CC。
A.缩小的正像
B.放大的正像
C.放大的倒像
(7)为了观察到更多的细胞,可以选择图5中A镜头和 BB镜头的组合进行观察。

(8)如图6是显微镜观察时的视野,若要使视野中的物体移到中间,应向 AA移动。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考点】显微镜的使用.
【答案】C;√;透明;B;C;B;A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5/4/21 14:0:2组卷:24引用:2难度:0.3
相似题
-
1.下面是关于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请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列。
A.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使视野中的亮度适度。
B.把物镜调整到最低位置,慢慢转动调节器,使物镜上升,直到能看清为止。
C.将所要观察的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压住。
D.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轻轻地放置在桌上。
E.先将载物台降至最低点,转动旋转盘,使低倍镜位于镜筒正下方。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发布:2025/4/28 16:30:2组卷:1引用:1难度:0.7 -
2.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正确的是( )
发布:2025/4/28 16:0:2组卷:6引用:1难度:0.5 -
3.发现显微镜的物镜镜面比较脏,可用餐巾纸擦干净再操作。
发布:2025/4/28 16:0:2组卷: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