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ㅤㅤ①思想本身,没有丝毫危险的性质。只有愚暗与虚伪,是顶危险的东西。只有禁止思想,是顶危险的行为。
ㅤㅤ②近来——自古已然——有许多人听见几个未曾听过、未能了解的名词,便大惊小怪起来,说是危险思想。问他们这些思想有什么危险,为什么危险,他们认为危险的思想到底是什么,他们都不能说出。像这样的人,我们和他共同生活,真是危险万分。
ㅤㅤ③我且举一个近例,前些年科学刚传入中国,一般愚暗的人都说是异端邪说。看待那些应用科学发明的人,如同洪水猛兽一样。这种愚暗无知的结果,竟造出一场义和拳的大祸。由此看来,到底是知识思想危险呢,还是愚暗无知危险?
ㅤㅤ④青天白日里,有眼的人在深池旁边走路,是一点危险也没有的。深池和走路的行为都不含着危险的性质。若是“盲人瞎马,夜半深池”,那就是最可恐怖的事情。可见危险和恐怖,都是愚昧造出来的,都是黑暗造出来的。
ㅤㅤ⑤人生第一要求,就是光明和真实。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而思想自由与言论自由,都是为保障人生达于光明与真实的境界而设的。无论什么思想言论,只要能够容他真实地没有矫揉造作地尽量表露出来,都是于人生有益,绝无一点害处。
ㅤㅤ⑥说某种主义学说是异端邪说的人,第一要知道他自己所排斥的主义学说是什么东西,然后把这种主义学说的真相,尽量传播,使人人都能认识他是异端邪说,大家自然不去信他,不致受他的害。若是自己未曾认清,只是强行禁止,就犯了泯没真实的罪恶。假使一种学说确与情理相合,我们硬要禁止他,不许公然传布,那是绝对无效。因为他的原素仍然在情理之中,情理不灭,这种学说也终不灭。假使一种学说确与情理相背,我以为也不必禁止。因为大背情理的学说正应该让大家知道,大家才不去信。若是把他隐蔽起来,就很有被人误信的危险。
ㅤㅤ⑦禁止思想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思想有超越一切的力量。监狱、刑罚、苦痛、贫困、乃至死杀,思想都能自由去思想他们,超越他们。这些东西,都不能钳制思想,束缚思想,禁止思想。
ㅤㅤ⑧思想是绝对的自由,是不能禁止的自由,禁止思想自由的,断然没有一点的效果。你要禁止他,他的力量便跟着你的禁止越发强大。你怎样禁止他、制抑他、绝灭他、摧残他,他便怎样生存、发展、传播、滋荣。因为思想的性质力量,本来如此。我奉劝禁扼言论思想自由的人注意,要利用言论自由来破坏危险思想,不要借口危险思想来禁止言论自由。
(作者:李大钊。有删改)(1)作者为什么不主张禁止思想的传播?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三条理由。
(2)文章③④两段都论述“愚暗无知”的危害性,但采用了不同的论证方法,请具体分析其论证效果。
(3)作者在第⑤段中说:“无论什么思想言论,只要能够容他真实地没有矫揉造作地尽量表露出来,都是于人生有益,绝无一点害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文本内容和社会现实,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1)①禁止思想是危险的;
②保持思想和言论自由,有助于保障人生达于光明与真实的境界;
③思想本身没有危险,无论什么思想言论,只要允许其真实表达,就不会有危害;
④思想是无法被禁止的。
(2)第③段以一般愚暗的人对科学和应用科学发明的人的仇视而导致义和拳之祸这一事实为例,来证明“愚暗无知”的巨大危害,很有说服力;第④段将有眼的人白天行走在深池边并不危险与盲人骑着瞎马半夜走在深池边的可怖加以对比来证明愚昧和黑暗的危害,增强了生动性和形象性。
(3)同意。正如作者所言,思想本身并没有危险,禁止思想言论自由才是危险的;让各种思想言论真实自由地表露出来,让人们根据情理去判别,有助于提高人的辨别力和判断力,保障人生达于光明与真实的境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允许各种思想言论真实自由地表达,就可能造成偏听偏信,不利于培养理性精神。
②保持思想和言论自由,有助于保障人生达于光明与真实的境界;
③思想本身没有危险,无论什么思想言论,只要允许其真实表达,就不会有危害;
④思想是无法被禁止的。
(2)第③段以一般愚暗的人对科学和应用科学发明的人的仇视而导致义和拳之祸这一事实为例,来证明“愚暗无知”的巨大危害,很有说服力;第④段将有眼的人白天行走在深池边并不危险与盲人骑着瞎马半夜走在深池边的可怖加以对比来证明愚昧和黑暗的危害,增强了生动性和形象性。
(3)同意。正如作者所言,思想本身并没有危险,禁止思想言论自由才是危险的;让各种思想言论真实自由地表露出来,让人们根据情理去判别,有助于提高人的辨别力和判断力,保障人生达于光明与真实的境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允许各种思想言论真实自由地表达,就可能造成偏听偏信,不利于培养理性精神。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7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7 2:30:1组卷:131引用:2难度:0.8 -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文本一】
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应当更加秉持于祖国于时代的自信心,重视并不断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自身志气、骨气和底气,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砥砺前行,“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为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②自信自强,沉淀于中国悠久的奋斗历史。对于一个国家、民族而言,历史是影响其精神力量凝结和传承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奋斗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段不断奋斗的历史。正是有这种靡坚不摧、坚韧顽强的精神力量支撑,帮助中华民族走过遥遥的历史长河,迈入一个又一个新的历史征程。
③自信自强,淬炼于困难中凝聚的团结伟力。团结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能够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前提。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一步步走来,并取得如今的伟大成就,正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取得的。“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这股团结的力量不仅是当今历史条件下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更是凝结强大精神动力进而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新时代新征程,十四亿中华儿女共同托举强国复兴之梦,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更加自信自强的姿态,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④自信自强,更需要发扬在新时代下的拼搏奋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无数中国人挺身而出,担当奉献。见证国家脱贫奇迹,记录时代最美风景的陈贝儿;以9.83秒成绩闯进奥运会男子田径100米决赛的亚洲飞人苏炳添;双耳失聪但仍自强不息的青年学生赵梦南……他们作为青年一代,彰显了中华儿女的自信自强的精神风采。他们的故事感动着我们,也激励着更多的青年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在各自的赛道上书写绚丽璀璨的华章。
⑤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也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凝聚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坚定笃行不怠的理想追求,在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在征程中勇担责任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崭新动力。
(作者:顾发祥,有删改)【文本二】
① 。巍巍大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虽历经磨难,但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历久而弥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三闾大夫屈原在面对谄媚小人时的自我独白;“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思想家荀子的自强坚持之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诗仙李白大气磅礴的自信之气……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早已在历史长河中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成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基因。
②面对新的挑战,我们青年人更要自信自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这样危急时刻,青年医务工作者不畏艰险,主动请缨支援武汉。在援鄂医疗队中,“80后”“90后”占到了护士成员的90%,这是我们青年人的自强之气;去年,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一炮而红,这是我们青年人的文化自信之气,青春靓丽,用大唐风貌显尽这盛世气象;数百万青年大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自己的力量来服务基层……身处于巨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中,我们青年人更要自信自强,肩负起属于我们的时代责任,让我们的青春在实干奋进中熠熠生辉。
(作者:陈莉,有删减)(1)信息提取。
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本一】的主要观点。
②根据语境,给【文本二】第①段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2)【文本一】【文本二】中划线处都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的意图分别是什么?
(3)请你简要分析【文本一】的论证思路。
(4)有同学搜集了下面的材料,你认为其可以用来作为【文本一】或【文本二】中的哪一段的事实论据?请简要分析。
袁老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一边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一边努力推广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让杂交水稻在许多国家“生根开花”。正如2004年《感动中国》给袁隆平的颁奖词中写道,“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发布:2024/12/26 19:30:1组卷:29引用:4难度:0.5 -
3.《鱼我所欲也》一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发布:2024/12/27 1:0:4组卷:16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