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是古代计时工具。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每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投影会慢慢地移动;移动的晷针投影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日晷盘面(分上盘面与下盘面)则如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图1是日晷示意图,图2是故宫日晷侧视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探究晷针倾角与地理纬度之间的关系。
(1)指出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和当地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并阐述理由。
任务二:基于地理视角,解析古诗词的含义。
(2)解释古诗词“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的地理含义,并指出其描述的节气。(漏指漏壶,古代的计时仪器)
任务三:参观故宫日晷,判断时间。
某同学去北京故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观察了安放在太和殿前的日晷(图3)。

(3)判断图中日晷表示的时间。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答案】故答案为:
(1)晷针与地平面的交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日晷盘面与赤道平行,而晷针垂直于日晷盘面,因此,晷针与赤道垂直并指向北极星;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2)含义:白昼达一年中的最长,黑夜开始变长;
节气:夏至日。
(3)时间:夏半年(春分日-秋分日)(不包括这两天)某日下午。
(1)晷针与地平面的交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日晷盘面与赤道平行,而晷针垂直于日晷盘面,因此,晷针与赤道垂直并指向北极星;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2)含义:白昼达一年中的最长,黑夜开始变长;
节气:夏至日。
(3)时间:夏半年(春分日-秋分日)(不包括这两天)某日下午。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7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