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70字。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岱年留滞北平蛰居读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对“新哲学之纲领”进行充实。他以振奋民族精神为己任,先后著成《哲学思维论》《知实论》《事理论》《品德论》和《天人简论》,合称“天人五论”,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形式逻辑定律、唯物论和人生观,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哲学结构。他常引古语“国有与立”,说明中华民族之所以经五千余年历史而延续不绝,必定有其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精神。他认为这个精神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指中华民族不断进取、不甘落后、不向恶势力屈服的拼搏奋斗精神,“厚德载物”指中华民族崇尚道德、爱好和平、容纳众物的博大宽容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可称为“中华精神”。
【考点】概括要点.
【答案】张岱年在蛰居北平时写出“天人五论”,形成完整的哲学结构;他认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7引用:2难度:0.7
相似题
-
1.根据以下文字,请给“非虚构散文”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40个字。
产生于新世纪的“非虚构散文”是一种新的写作形态。长篇“非虚构”散文《大地上的亲人》从一个农村儿媳的视角,叙述三个村庄亲人真实而复杂的生存境遇,展现了处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命运和基层社会的真实图景。但是有一些打着“非虚构写作”旗号的作品,缺乏散文文体应有的优美语言、修辞、文气、情采、格调、氛围,这样的作品读起来自然味同嚼蜡。发布:2025/1/1 4:0:1组卷:4引用:5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哈佛的一位文学教授在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普希金;然后又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果戈理;接着再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契诃夫;最后,他打开窗帘,阳光撒满教室,他说,这就是托尔斯泰。
关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这位哈佛教授的两个主要观点是:
①
②
(每点不超过30个字)发布:2025/1/1 4:0:1组卷:10引用:10难度:0.8 -
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发布:2025/1/2 6:30:3组卷:313引用:55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