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这段话主要是对人物的 BB
A.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B.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C.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
D.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
(2)为了拖住敌人,战士们是怎样做的?用“ ”画出相关句子。
(3)五位战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胡福才: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4)这段话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这是运用了 点面结合点面结合的写法,好处是:层次感及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层次感及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
(5)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这段话主要写了五名战士为了拖住敌人,诱敌上山,勇敢地与敌人战斗。表现了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这段话主要写了五名战士为了拖住敌人,诱敌上山,勇敢地与敌人战斗。表现了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考点】课文内容分析.
【答案】B;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点面结合;层次感及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这段话主要写了五名战士为了拖住敌人,诱敌上山,勇敢地与敌人战斗。表现了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5 8:41:4组卷:48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课内阅读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片段中描写渔夫动作的词语有:
(2)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句子中的“熬”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发布:2025/3/13 10:30:1组卷:10引用:2难度:0.8 -
2.课内阅读
孩子们会感受爱了,但这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我接着问: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
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过了一会儿,几位女同学沉静地举起了手。“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静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1)写近义词。
霎时
(2)这个文段选自课文《
(3)孩子们沉默的原因是:
(4)这“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5)为什么说孩子们的沉默是可贵的?发布:2025/3/13 11:0:1组卷:0引用:1难度:0.5 -
3.课内阅读。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来。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1)这段话选自课文《
(2)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画上“ ”。
(3)从选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写下来。
进攻--
忽然--
快速--
旅游--
(4)请概括下面的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要求:不超过三个字。
海参:
梭子鱼:
乌贼和章鱼:
贝类:
(5)你还知道其他海底动物的不同的活动方法吗?试着写一个。发布:2025/3/13 10:0:1组卷:7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