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
1911年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
动的a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a粒子被弹了回来.③少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方向.
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现象①:
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现象②:
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现象③:
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体积很小,所以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且是很少被弹回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体积很小,所以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且是很少被弹回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2是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们对它进行研究:

①第16号元素属于
非金属
非金属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
最外层电子
最外层电子
数关系密切;
③在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有
电子层数递增 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或从上到下核电荷数增大等
电子层数递增 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或从上到下核电荷数增大等
 (任写一点);
④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
逐渐减小
逐渐减小

(3)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a kg,则相对原子质量为b的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ab
12
Kg
ab
12
Kg

【答案】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体积很小,所以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且是很少被弹回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非金属;得;最外层电子;电子层数递增 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或从上到下核电荷数增大等;逐渐减小;
ab
12
Kg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2/12 8:0:1组卷:24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葡萄干布丁”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布丁”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得高速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2)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了三种现象
    现象①:
     

    现象②:
     

    现象③:
     

    产生这三个现象的原因是:
    ①:
     

    ②:
     

    ③:
     

    发布:2024/12/31 8:0:1组卷:32引用:1难度:0.3
  • 2.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以简单的整数比相结合.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得高速运动得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在当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你学的原子结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错误或缺陷是:
     
     
     
     

    (2)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卢瑟福实验现象的原因:
    现象①:
     

    现象②:
     

    现象③:
     

    (3)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
     

    发布:2024/12/31 8:0:1组卷:138引用:1难度:0.1
  • 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如图是不同时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以简单的整数比相结合.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质量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a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a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a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在当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你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缺陷或错误是
     
     
     

    (2)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填字母序号)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有正电    D.核外电子带有负电
    (3)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
     
     
     

    发布:2024/12/31 8:0:1组卷:58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