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春季,太平洋海域 5 亿多条大马哈鱼开始洄游到北美西海岸(从加利福尼亚一直到阿拉斯加)的江河溪流产卵繁殖,沿海地区沿存世界最大的温带雨林。大马哈鱼在北美西海岸最远可以沿河上溯 3200 千米,它们要迎向瀑布,跳过陡坎,逆流而上,越过浅滩,到达产卵地。洄游途中许多大马哈鱼成为了北美棕熊越冬的主要食物来源。大马哈鱼的洄游是把森林和海洋联系起来的唯一外链条,它们生于淡水,长于海洋,在海洋,它们获得了成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又重返“故乡”。如图为大马哈鱼淡水流域分布区位置示意图。

(1)与同纬度欧洲西部相比,分析北美西海岸温带雨林分布较广的自然原因。
(2)指出弗雷泽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3)氮元素是树木生长的重要元素之一,该雨林区 80%的氮元素来自海洋。分析氮元素由海洋到林木迁移过程。
(4)棕熊冬眠之前必须储存足够越冬的能量,其主要来源于大马哈鱼。试推测棕熊在河流何处可以大量捕捉到大马哈鱼,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1/14 1:30:1组卷:19引用:10难度:0.5
相似题
  • 1.植物体长期沉没于水下的沉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水体中氦、磷等营养物质,对缓解水体富营养化有积极作用。城市富营养化湖泊底部的沉积物中氮、磷营养盐和有机质含量高,含水率高,极易悬浮,形似香灰,俗称“香灰土”,其不利于,沉水植物的生长和恢复。杭州西湖沉积物属典型高有机质和营养盐底质,近年来当地政府对湖底“香灰土”底质进行了生态改良,促进了沉水植物的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杭州西湖“香灰土”氮、磷等营养盐类含量最高的时段多在(  )

    发布:2024/8/2 8:0:9组卷:1引用:0难度:0.5
  •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SOM)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

    调查研究表明,位于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约为2.28~29.55g/kg,较洞庭湖湿地(19.63~50.20g/kg)和三江平原湿地(96~184g/kg)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低,其中黑河中游流域的湿地有机碳含量与植被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
    黑河中游的湿地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
    土层深度(cm) 土壤有机碳(g/kg)
    高草植被 低草植被
    0-10 14.80 10.35
    10-20 11.93 8.23
    20-40 8.25 6.44
    (1)描述黑河中游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黑河中游湿地大部分属于季节性积水湿地,推断相对积水季节而言,非积水季节该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点,并说明推断理由。
    (3)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黑河中游湿地,试从气候角度分别指出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有机碳含量高的原因。

    发布:2024/12/9 17:30:1组卷:4引用:3难度:0.5
  •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湖流域横跨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如图)。蓝藻是淡水湖泊中常见的浮游类植物,在富营养化状态下(氮、磷等元素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污染现象)遇到合适的气象条件便会大量生长,形成蓝藻水华。近10年来太湖水质虽有明显提高,但蓝藻水华仍较严重,每年春夏之交在无锡段都有局部爆发,无锡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以及大量机械设备打捞蓝藻。

    (1)分析春夏之交太湖蓝藻容易在无锡段聚集的原因。
    (2)蓝藻问题年年都治,但太湖的蓝藻问题依然存在。有专家提出:太湖蓝藻治理的突破口在长三角“一体化协同治水”。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