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沙河先生的《不亦乐乎二十四》是他的二十四则笔记,现摘取其中五则:
①入城办事,过街被撞,一把揪住骑飞车的黑汉,正欲问罪,那黑汉惶悚地叫一声“大表哥”,渐露笑容。乃放手逼视之,认出他是多年不见的小表弟。街边把臂话旧,立尽斜阳,不亦乐乎?
②文友茶聚,七嘴八舌,古今中外,无所不谈,唯不话及升官发财一类事情,自午至暮,喧噪不已,直到肚子都饿响了,方才各自回家去也,不亦乐乎?
③读《诗经》朱熹注有疑问,写批语于书眉反驳之。若干年后,发现早有前辈反驳过了,其说与我吻合,不亦乐乎?
④戒烟三年,偷照镜子,发现满嘴黑齿变白,不亦乐乎?
⑤夜晚停电,忽觉环境寂静可爱,点燃鱼烛,闲翻《史记》,不亦乐乎?
(1)请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则,做点评。
(2)请仿照上面笔记的语言风格,写两则你生活中的“不亦乐乎”之事。(每则不少于30字)
【考点】议论类.
【答案】(1)选第②则。
①该句在内容上体现了文友相聚之乐,“唯不话及升官发财一类事情”说明作者与朋友纯粹以文会友。
②该句句式长短结合,富于变化,而且采用文言句式表达,具有极强的耐读性。
③用字上,“响”字用的形象生动,写出了聊天时间长,茶水饮得多,饥肠辘辘的状态,使朋友相聚之状跃然纸上
(2)①有朋自远方来,盛情款待,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时而推杯换盏,时而吟诗作画,于偃仰啸歌中醉卧于客厅,不亦乐乎?
②周末,放假在家,读书看报,静观天地与人生,细品人间之得失,体悟平和安然的日子,不亦乐乎?
①该句在内容上体现了文友相聚之乐,“唯不话及升官发财一类事情”说明作者与朋友纯粹以文会友。
②该句句式长短结合,富于变化,而且采用文言句式表达,具有极强的耐读性。
③用字上,“响”字用的形象生动,写出了聊天时间长,茶水饮得多,饥肠辘辘的状态,使朋友相聚之状跃然纸上
(2)①有朋自远方来,盛情款待,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时而推杯换盏,时而吟诗作画,于偃仰啸歌中醉卧于客厅,不亦乐乎?
②周末,放假在家,读书看报,静观天地与人生,细品人间之得失,体悟平和安然的日子,不亦乐乎?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4引用:2难度:0.7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材料一:《老子•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对我国2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首倡“敢为天下先”的口号,积极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事业。这一口号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而前赴后继。在清王朝的灰飞烟灭中,“中华民国”于1912年诞生了。
老子“不敢为天下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孙中山“敢为天下先”赢得了“中华民国国父”之称。你如何看待“不敢为天下先”与“敢为天下先”呢?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发布:2024/12/17 15:30:2组卷:17引用:15难度:0.7 -
2.年级很多同学在初读《乡土中国》这一学术著作时,抱怨“没意思”者有之,苦恼“怎么读”者有之,困惑“读这个有什么用”者亦有之……请你针对以上提及的某一个阅读问题,写一段话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要求:结合书中内容,自圆其说。180字左右。
发布:2024/12/6 23:30:1组卷:28引用:2难度:0.3 -
3.微写作。
在某中学进行的一项关于学生是否“听话”的调查中超过五成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但超过七成的孩子认为自己“听话”。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150字左右。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22引用:3难度:0.5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