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
洛阳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杰作,素有“海内第一桥”之称。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在中国科技馆的一层“华夏之光”展厅的“古代技术创新”展区陈列着“洛阳桥”的展品,展品还原了洛阳桥的部分实貌,如图所示。
在建桥过程中,我们的先祖创造了一种直到现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型基础。所谓的筏型基础就是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接江底的埕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他们还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的利用牡蛎附着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的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砺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先例。另外,由于当时没有现代的起重设备,古人就采用“浮运架梁法”,利用海潮涨落的规律来架设桥面,在涨潮时用浮船将大石板运到架设位置,在落潮时大石板自动架设在桥墩上,显示了他们的非凡的才智。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洛阳桥的筏形桥基由于其底面积较大,故可以减小基底 压强压强,有效地增强桥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2)分析浸在水中的洛阳桥的桥墩 不受不受(选填:“受”或“不受”)浮力的作用。
(3)浮船在将大石板架设到桥墩上之后与浮船在运送大石板的过程中相比,浮船受到的浮力 变小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排开水的体积 变小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压强;不受;变小;变小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66引用:2难度:0.6
相似题
-
1.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判断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13 3:0:2组卷:58引用:1难度:0.8 -
2.许多轮船都有排水量的标记,“青岛号”导弹驱逐舰满载时的排水量是4800t,表示它浮在海面上排开的海水质量是4800t,此时舰船所受的浮力是N(g=10N/kg)。若该船从大海驶入内河,船受到的浮力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由于河水密度比海水密度小,所以它排开水的体积,因此轮船要(选填“上浮一些”或“下沉一些”)。
发布:2024/11/26 8:0:2组卷:127引用:3难度:0.5 -
3.许多轮船都有排水量的标记,“青岛号”导弹驱逐舰满载时的排水量是4800t,此时舰船所受的浮力是N(g=10N/kg),舰船排开水的体积是m3.当舰船从海洋驶入长江时,吃水深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此时“青岛号”的吃水深度是5.5m,舰底受到水的压强是Pa(ρ水=1.0×103kg/m3)。
发布:2024/11/26 8:0:2组卷:247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