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时间不等人
毕啸南
ㅤㅤ①意识到爸妈老去,是一个模糊而漫长的过程。第一次有这样具体的感知,是十四年前,我出发去济南念大学的那一天。
ㅤㅤ②临行前,妈给我准备了六大包的行李,我坚持只带一个皮箱。她像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左右摇晃着略显圆润的身体,自顾自地来来回回,连拖带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进了舅舅的车里。她又叮嘱我爸,哪个包里有贵重的物件,去济南的路上一定要小心照看,别被贼偷了。爸站在一旁一直愣愣地点头,像个没开悟的和尚。
ㅤㅤ③临行时,妈又要逐一把包裹拆开来检查一遍。她一边拉开一个军绿色大提包的拉链,翻着里面的衣服,一边扭着头跟我说:“你看着,这里面一共有九件毛衣和毛裤,应该够你过冬了。”我敷衍地点了点头。她便麻利地又把拉链拉上,去拆旁边的小包袱。“你看,这里面是换洗的内裤,自己记得换。”
ㅤㅤ④来送别的三姨在旁边站着笑,少年的我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冲妈大声嚷嚷:“哎呀,你别翻了,说了不带不带,跟逃荒似的。”说着,我便转身蹿进车里。“哪里像逃荒,满嘴胡诌。”妈见我恼了,笑中有些歉意,旋即便招呼着亲戚邻里。
ㅤㅤ⑤车快发动了,妈突然大喊了一声:“糟了糟了,到底是忘了东西。”她不知何时已经跑进了院子,又跑了回来,手里拎着一大袋子煮熟的花生。“差点就忘了。刚刚煮好的,别烫着,带着路上吃。”
ㅤㅤ⑥热腾腾的花生冒着热气,蒸得我眼前发白。妈的脸挤进了车窗里,我望着她,竟感觉有些陌生。
ㅤㅤ⑦十八年来,这似乎是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看她的脸。她的眼角已不知何时爬上了皱纹,曾经光滑的额头已藏不住淡淡的褶子,右耳的鬓边几缕青丝也已成了白发。我望着她,妈也凝望着我,我在她水汪汪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泪眼汪汪的少年。
ㅤㅤ⑧爸说:“走吧,时间不等人。”
ㅤㅤ⑨车终究还是开动了。
ㅤㅤ⑩我坐在车里,脸贴在车窗的玻璃上,目光透过车窗看妈,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我有些困惑,有些懊恼,妈怎么突然变得这样矮小了呢?直到视线里再也看不见她,我才意识到,远去的人原来是我啊,而她只是停留在了原地。
ㅤㅤ⑪上了火车,爸从威海到济南送我入校。面对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我内心抑不住喜悦。等我安顿好,天已经渐渐暗了,落日刚刚垂入山间,几颗淘气的白星已经急不可待地在湖蓝色的夜幕上眨着眼睛。为了省钱,爸订了当晚回老家的火车票。我送他到校门口的路上,他似乎又想起了些什么,拐弯去了学校的超市,给我在大学刚刚认识的舍友一人买了一袋苹果,挨个放在大家的桌子上。
ㅤㅤ⑫在我念大学以前,我与父亲很少交流。每次放学回家,我最常跟他说的一句话就是:“爸,我妈呢?”
ㅤㅤ⑬爸性格内敛,常常沉默,我并不知道,也从来没有关心过他在想什么。来济南的路上,我们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老式的火车晃晃荡荡,一直摇晃了七个小时,我与他也就这样彼此沉默了一整夜。
ㅤㅤ⑭送父亲去校门口的路上,我们依然沉默。不知怎的,闪烁的白星忽就淹没在夜色里,凉意泛起,似有一股雾气笼罩着,竟连道旁的柳枝都垂头呓语摇曳。那条校园里的小路,我们走了很久很久。第一次,对父亲,对眼前的这个男人,我心里涌动着一股巨大而微妙的情绪,我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ㅤㅤ⑮路并不长,再放慢步子也有终点。送我爸到了校门口,我仍只是缓缓吐出几个字:“爸,路上注意安全。”
ㅤㅤ⑯爸说:“你先回去吧,我在这儿看着你回去再走。”
ㅤㅤ⑰我的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只能先转身往回走,怕泪“吧嗒”掉下来。
ㅤㅤ⑱走了几步,我停下往回看,爸依旧在那儿站着,他一动也不动,我突然有些逃离般地加快脚步往学校里跑,不敢再回头。生怕稍慢一些,自己就要被这离别的悲伤吞噬掉。似乎走了好久好久,我忍不住再次回望他,只见父亲还在那里,只是,他已经变成一个很小很小的人了,我已看不清楚他的模样。
ㅤㅤ⑲这个男人,曾经是我心中的天地,头顶的日月,倚仗的山河。而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他只是我的父亲,一个正在老去的男人。
ㅤㅤ⑳这一次,是我送父亲,但最后远去的依然是我,停留在原地的,还是父亲。
(选自《在你们离开以前》一书,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2)试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她像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左右摇晃着略显圆润的身体,自顾自地来来回回,连拖带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进了舅舅的车里。
②等我安顿好,天已经渐渐暗了,落日刚刚垂入山间,几颗淘气的白星已经急不可待地在湖蓝色的夜幕上眨着眼睛。
(3)第⑭段中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末写到“最后远去的依然是我,停留在原地的,还是父亲。”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父亲性格内敛,沉默寡言,生活节俭,善良淳朴,关爱儿子,为儿子默默付出。
(2)①比喻。表现了母亲面对“我”离家上学的关爱与不舍。
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色渐晚星空之美,反衬父亲连夜回家的不易和“我”与父亲离别的不舍。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体现了“我”和父亲分别时的不舍之情。
(4)原地站立的是父母,他们守护着自己的生活,而年轻的我们将与父母有了空间的距离,时间不等人,父母渐老,珍惜当下。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3 12:26:7组卷:19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追忆逝者的文章,试简要分析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发布:2024/12/26 22:30:1组卷:26引用:3难度:0.7
  • 2.《爱莲说》一文的语言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发布:2024/12/26 23:30:2组卷:11引用:2难度:0.4
  • 3.课文《老王》写人记事,材料较为琐碎,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发布:2024/12/26 22:0:1组卷:37引用:2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