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做成①号纸锥和②号纸锥。

(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图甲所示的A和B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 AA。
(2)按正确方式摆放,同时释放,发现②号纸锥先到达地面,说明②号纸锥比①号纸锥快,这是通过相同 路程路程比 时间时间的方法比较快慢。
(3)小明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①号纸锥的照片,如图乙所示。已知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①号纸锥的实际直径10cm。
①纸锥从O到A的过程中,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速度一直增大速度一直增大。
②为测量纸锥从O下落到A的平均速度,还需要测出照片中 纸锥的直径纸锥的直径和 OA的距离OA的距离。
③根据实验估算出纸锥从O下落到A的平均速度为 0.30.3m/s。
【考点】频闪照相测速.
【答案】A;路程;时间;速度一直增大;纸锥的直径;OA的距离;0.3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23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在一场百米赛跑比赛中,用频闪摄影技术研究甲、乙两运动员的运动情况。
(1)“频闪摄影”是一种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下物体位置的技术。如图(b)所示是甲、乙两运动员在百米赛跑时的频闪照片示意图。由图可知,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员的速度越来越快。(均选填“甲”或“乙”)
(2)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a)所示。两运动员中,的平均速度较大,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 较大。
(3)对乙运动员来说,甲运动员向 (填“前”或“后”)方运动。如果冲刺阶段甲乙都是匀速直线运动,甲冲刺速度8.5m/s,乙8.9m/s,则乙相对于甲的速度为 m/s。发布:2024/9/23 7:0:8组卷:326引用:3难度:0.7 -
2.“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同一辆小车两次不同运动的频闪照片,频闪灯的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中数字的单位为cm。根据照片记录的小车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小车做 直线运动,理由 ,小车的速度为 m/s;
(2)乙图中小车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乙图中小车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物体的运动情况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丙图中能反映乙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填“A”或“B”);甲车4s内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4s内的平均速度。发布:2024/9/29 3:0:2组卷:22引用:1难度:0.6 -
3.请阅读《频闪照相》并回答问题。
频闪照相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确定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流逝有怎样的变化。但是物体在运动时位置不断改变,时间不断推移,如何有效的同时记录两个不断变化的物理量呢?
同学们是否注意过,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会不断地发出闪光的信号,这个信号灯每隔相等的时间就会闪一下。根据这个闪光,即便是在黑夜我们不但能方便的确定飞机的位置,还可以估计下一次闪光时飞机在哪里,以及判断飞机的升降状态和飞行方向。
我们由此获得启发,是否可以在物体运动过程中每隔相等的时间拍摄照片记录位置从而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呢?其实这就是“频闪照相”,顾名思义就是频繁闪光拍摄的照片。具体说就是在暗室中把照相机固定在地面上保持拍摄状态,但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0.02s闪亮一次,闪亮的时间很短,只有大约1/1000s。光源发光时物体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减少闪光的间隔就会使物体的位置变化更为精细。
如图1为一张羽毛球飞行时的频闪照片,由于羽毛球通过任意两个相邻位置所用的时间相等,所以如果两个相邻位置间距离较大就意味着速度较大。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到羽毛球从最高点下落后,速度越来越大。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2所示是一个小球从A点沿着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做 直线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 。
(2)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m/s;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发布:2024/10/2 13:0:1组卷:464引用:6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