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联系上下文,用原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
②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在叙述中,详写了哪一件事?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4)面对被撞倒的老太太,“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从中反映出“我”具有哪些好的品质?
(5)“我”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和教育,请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加以说明。
【考点】记叙文.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7引用:2难度:0.1
相似题
-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想起来了,这是在班主任滕老师家。
妈妈到东北看望爸爸去了。我病了,两个姐姐照顾不了我。老师把我接到她家调养,一日三餐,给我做好吃的,每一次,都提醒我准时吃药。①我看着她那和蔼的面庞,镜片后布满血丝的眼睛。啊!滕老师,您为了让我吃药,不顾一天的劳累,还在深夜来叫醒我。②我慢慢地坐起来,接过药一仰头吃下去。滕老师又把一块糖放进我的嘴里,顿时,一股暖流从心底涌出,我的眼睛湿润了。老师扶我躺下后,又从衣柜里拿出一件厚厚的棉衣,盖在我的被子上面,给我塞了塞被角,把我裹得严严的。接着,滕老师轻轻摸摸我的头,小声说:“好了,烧退了。”又对我说:“不早了,睡吧。”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老师把脸紧紧 地贴在我头上,轻轻地问:③“怎么?药太苦吗?”“不!不!药是 甜的……”透过泪花,我看见老师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头上出现了一根根白发。
“当,当……”墙上的钟响了十二下。④窗外的月光射进屋里,显得格外清幽。劳累了一天的老师也睡了。啊!静悄悄的夜,你再长一点吧!让老师多睡一会儿,她太累了。
我渐渐睡去了。这一次,好像妈妈真的来到我的床前。我高兴地扑进妈妈的怀里,告诉她,我吃的药,是甜的。
(1)给下列带点的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打“√”
调养(diào tiáo)
面庞(páng chǒng)
(2)写出短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哪种描写。
句①是
句③是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4)“我高兴地扑进妈妈怀里,告诉她,我吃的药,是甜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5)给短文加个题目:《发布:2025/1/13 11:30:2组卷:26引用:1难度:0.8 -
2.课外阅读。
明天我们毕业 敬爱的老师,回顾6年的历程,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是您,在课堂上一丝不苟地向我们传授各种知识;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小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然而,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痴情;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那颗永远年轻而富于创造的心。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①“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教诲”的意思是“教训、教导”。
②短文中多次出现“您”这个字,在这里特指毕业班的老师。
③短文中只有两个排比句。
(2)“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小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仿照这样的句式自己也写一个。发布:2025/1/13 11:30:2组卷:34引用:3难度:0.5 -
3.阅读理解。
喜爱理科(节选) 在所学的科目中,竺可桢特别喜爱理科。当时的理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动物、植物的一些基本知识。他读了以后,觉得头脑充实,心胸豁亮。
每当放学回家,他就结合在课堂上学得的知识,观察琢磨稻子是怎样生长的,金鱼爱吃什么食物,蟋蟀为什么好斗……
他见农民伯伯在他家米行里进进出出,常常议论天时。比如,看到天上的云往东飘,他们就说:“云往东,一场空。”意思是,不会下雨。这时竺可桢就拉住人家问:“老伯伯,要是云往西呢?”
“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南,水满潭;云往北,好晒谷。”
看到天空有雾,农民们就说:“十雾九晴。”看到日晕、月晕,他们就说:“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竺可桢每次听了这些,总是很有兴趣地打听清楚,回到家里赶紧记在笔记本上。
渐渐地,竺可桢把他家米行里卖的大米、糯米、赤豆、绿豆、芝麻、花生、紫云英草籽等等,都当作了研究对象。为什么这一种是红的,那一种是绿的;为什么这样东西喜欢水多,那样东西喜欢水少?他曾经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望着曹娥江两岸葱绿的田野,天真地想着:什么时候吹过一阵风,一下子把大地变成金色的……
(选自《科学家的童年》新蕾出版社)(1)根据词语写出意思相近的成语。
头脑充实:
心胸豁亮:
(2)想一想,写出至少一个你知道的关于天时的谚语。
(3)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竺可桢的什么精神呢?
A.钻研精神。
B.牺牲精神。
C.爱国精神。
(4)请你来评价一下竺可桢吧。
(5)你喜爱哪门功课呢?说说为什么呢?发布:2025/1/13 11:30:2组卷:15引用:1难度:0.3
把好题分享给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