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
新一代书生ㅤㅤ①孩子上了小学,没有读几日书,我就已经发现我过去的书本对她无用。现在的确是一个新的时代了。
ㅤㅤ②一次语文考试,女儿得了99分,她将一个填空“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写成了“清清的瓦”。我问她这个错误是如何产生的,女儿却问我:“什么是瓦?”
ㅤㅤ③什么是瓦?我这才猛醒,她这个7岁的小人儿的确还从来没有见到过瓦,更何况“青青的瓦”!孩子的老师一定与我一样,以为瓦这个东西是不用讲解的,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对瓦完全没有认识。现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到处高楼林立,高楼的楼顶上是顶楼平台,平台同时又是隔热板;隔热板是水泥做的,水泥是灰白色的,青青的瓦已经变成了一个遥远的带着乡村气息的故事。现在教孩子们这样的歌谣是很费劲的,我们必须把孩子们带到很远很远的乡村去寻找那个故事。
ㅤㅤ④对于语文课里的《孔融让梨》这课,孩子们一出课堂就把老师所讲的深远意义放在了一边。他们有自己的理解。他们说我们不用向孔融学习,我们与孔融的想法一样。倒是我们家长应该向孔融的家长学习。我们都愿意吃小的水果或者不吃水果,把它让给家长和别人吃,但是家长很烦人,总是强迫我们吃。
ㅤㅤ⑤我们从前学习的《司马光砸缸》在现在的孩子面前也出现了问题。首先,缸是什么?做什么用的?一个家里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缸?现在砸缸的话,家里怎么会找得到那么大的石头?于是我们只好耐心地告诉孩子,这个古人的故事已经时过境迁,现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只是为了让孩子懂得一个道理,就是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孩子们听到这里突然又会冒出另外的一个问题,他们说:“既然是这个意思,那么在另外一课里,那个古人老太婆怎么又不动脑筋,硬要把一根铁棒制造成针?”
ㅤㅤ⑥我们不能说六七岁的学童思考得没有道理。他们喜欢吃麦当劳,认为麦当劳叔叔把他的快餐设计得很有趣。他们一下子就能接受电脑,觉得小小一部机器装下大大的一个世界是一件很好很方便也很顺理成章的事情。孩子们更喜欢顾城的诗。他们学好课文多半是为学习成绩的优秀。我女儿三四岁的时候,我经常给她朗读安徒生童话和唐诗宋词。那时候,她听得十分入神。现在就不行了。上学了,认识很多字了,自己会看书看电视了。再看安徒生的《美人鱼》,她就有了自己的见解,说,故事很美,但是一听就知道是作家编的。对于唐诗宋词,她的说法就更刻薄了,有一些像顺口溜,她说。比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她认为制作一部农民种田的电视专题片给孩子们看效果会更好。
ㅤㅤ⑦现在我的女儿老是抱怨没她们喜欢的书。的确如此,现在的孩子不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了。对前人的书,她们自己有自己的读法,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1)解释下列词语。
时过境迁:
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文中指《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蕴含的道理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文中指《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蕴含的道理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顺理成章:
原指写文章顺着条理就能自成章法。后比喻写文章、说话、办事顺着条理或合乎情理,就能顺利地做好。文中指孩子们觉得小小的机器装下大大的世界是合乎情理的事情。
原指写文章顺着条理就能自成章法。后比喻写文章、说话、办事顺着条理或合乎情理,就能顺利地做好。文中指孩子们觉得小小的机器装下大大的世界是合乎情理的事情。

(2)文中,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过去的书本”对“新一代书生”无用了?
举《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美人鱼》及唐诗《悯农》为例。
举《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美人鱼》及唐诗《悯农》为例。

(3)第③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最能直接说明教育对“新一代书生”缺乏足够的了解?
孩子的老师一定与我一样,以为瓦这个东西是不用讲解的,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对瓦完全没有认识。
孩子的老师一定与我一样,以为瓦这个东西是不用讲解的,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对瓦完全没有认识。

(4)第④自然段画“_____”的这句话反映出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什么问题?
反映出我们只注重让孩子懂得书面的知识道理,只注重让他们讲所学知识变成卷面分数,忽略了“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学习和教育。
反映出我们只注重让孩子懂得书面的知识道理,只注重让他们讲所学知识变成卷面分数,忽略了“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学习和教育。

(5)第⑤自然段中孩子们问了许多问题这反映了“新一代书生”的什么特点?
反映了“新一代书生”善于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具有逆向的批判性思维,不尽相信书本知识,敢于质疑的特点。
反映了“新一代书生”善于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具有逆向的批判性思维,不尽相信书本知识,敢于质疑的特点。

(6)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最主要的意图是什么?
希望学生能做到切合现实,有助于他们学到关乎现实生活的知识与技能的书。
希望学生能做到切合现实,有助于他们学到关乎现实生活的知识与技能的书。

【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文中指《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蕴含的道理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原指写文章顺着条理就能自成章法。后比喻写文章、说话、办事顺着条理或合乎情理,就能顺利地做好。文中指孩子们觉得小小的机器装下大大的世界是合乎情理的事情。;举《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美人鱼》及唐诗《悯农》为例。;孩子的老师一定与我一样,以为瓦这个东西是不用讲解的,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对瓦完全没有认识。;反映出我们只注重让孩子懂得书面的知识道理,只注重让他们讲所学知识变成卷面分数,忽略了“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学习和教育。;反映了“新一代书生”善于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具有逆向的批判性思维,不尽相信书本知识,敢于质疑的特点。;希望学生能做到切合现实,有助于他们学到关乎现实生活的知识与技能的书。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2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狼未必是“害兽”ㅤㅤ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狼似乎总和贪婪、凶恶、残暴联系在一起。但美国一些动物学家的最新研究证实:狼并非“一无是处”,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某个时期、某个地区等),不但有可能不是“害兽”,甚至还有可能有益于人类呢!
          例如,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在澳大利亚草原上,既无天敌,繁殖力又特别强的野兔泛滥成灾,把牧草啃了个精光。饥肠辘辘的牛、羊等家畜只得“望兔兴叹”。后来在动物学家的建议下,澳大利亚从异国“请”来了一批恶狼。很快,奄奄一息的大草原因野兔锐减而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前不久,南美一片森林出现了罕见的“鹿灾”——由于该地自然条件特别优越,鹿的繁殖速度惊人地快,最后数以百计的大鹿小鹿因缺少食物而开始啃食树木了。没过几年,森林一片肃杀——原来,被啃掉树皮、扫光嫩叶的树木经不住成群结(jiē jié)队的鹿的“蚕食”而纷纷枯萎。后来动物学家在“引进”了鹿的“杀手”——恶狼后,森林又奇迹般地恢复了生态平衡。
          美国阿拉斯加州荒原上的因纽特人则利用经过特别驯养的“驯狼”来代替猎犬拉雪橇。其实,狼的耐久力和耐寒力都优于猎犬,力量较大,速度较快,于是,“狼橇”已开始在当地风行。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打上“√”或“×”。
    ①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狼在自然界中生存,有益于人类的发展。
     

    ②“奄奄一息的大草原因野兔锐减而又恢复了勃勃生机”中“野兔锐减”的原因是草原上有了恶狼,狼要捕食野兔。
     

    ③文中“望兔兴叹”的具体意思是兔子太多,把草原上的牧草啃得精光,牛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兔子把草吃光,这句话写出了兔子对草原的危害。
     

    ④这篇短文的中心是说明狼未必是“害兽”,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有益于人类。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狼对人类的作用。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多选)
    A.要全面地看问题。
    B.要遵循自然规律。
    C.不要对狼有偏见,狼是一种完美的动物。
    D.狼消灭了野兔和鹿,就可以维持生态平衡。

    发布:2025/3/12 14:0:1组卷:69引用:1难度:0.2
  • 2.课外阅读。
    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更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有时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世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
          ①譬如在某国家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保管处。”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但是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与被幽默的胸襟与自信。
          ②有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对他的头发幽默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方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来对秃头有极大的自卑。相反地,③另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观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们,可能就越富有幽默感。
    (1)为什么说“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
     

    (2)短文举了两个例子,说明幽默感能化解尴尬,幽默者充满了自信,这两个例子是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3)“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这是晏子面对楚王的讽刺给予的回答。他的幽默起到了
     
    的作用。
    A.化解尴尬
    B.警世
    C.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
    (4)仿照下面的例子,写出你对幽默的独特感悟。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
    幽默是
     
    ,是
     

    发布:2025/3/12 6:30:2组卷:35引用:2难度:0.3
  • 3.谈学问      学问学问,要有所学,必先有所问。要有所问,必先有疑。疑是发现问题,问是提出问题,疑问解决了,就获得了学问。
          古今许多大学问家,都是学中有疑、善于发问的人。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学者,名叫戴震。他幼年读书时,就曾接二连三地向老师提出疑问,由于他读书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最后成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
          在人们求知的道路上,怀疑犹如一粒学问的种子,没有它就绝不会开出知识的花,结出智慧的果。没有对“物种不变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
     
    。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但是应当指出的是,任何有效的怀疑,都必须以大量的实际材料为基础。比如达尔文对“物种不变论”所进行的挑战,绝不是一时的发现,而是他作了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潜心观察的结果。没有大量的资料,达尔文绝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怀疑。
          疑之所以可贵,就贵在敢于思索,敢于设想,敢于创新,敢于发现真理。地质学家李四光对他的学生说过:“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是千真万确的。让我们举着问号这把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吧!
    (1)短文列举了
     
     
    的事例,充分说明
     
    的观点。
    (2)结合对短文的理解,说一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的含义。
     

    (3)根据上下文,填入第3自然段的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地心说”被哥白尼怀疑,因而创立了“日心说”
    B.由于哥白尼对“地心说”怀疑,因而创立了“日心说”
    C.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哪会有哥白尼“日心说”的产生
    D.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就不会有哥白尼“日心说”的产生
    (4)第2自然段开头用“学问家”要比用“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好,为什么?
     

    发布:2025/3/13 0:30:1组卷:31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