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其地上部分的支柱根和气生根非常发达。红树林是重要的海岸带固碳生态系统,在应对温室效应问题中起重要作用。
(1)红树林中的红树和其他植物构成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生产者生产者,可吸收大气中的CO2并以有机碳的形式储存,构成植被碳库。植物的凋落物、死亡的根系和水中颗粒沉降进一步将有机碳储存在土壤当中,构成土壤碳库。我国沿岸红树林生态系统一定程度上“抵消”全球的碳排放,这体现出碳循环具有 全球性全球性的特点。
(2)补种红树是红树林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原产于马来西亚的无瓣海桑具有速生、耐浸淹、抗逆性强等特性,可作为红树林的造林先锋树种引入,引种前应进行综合评估。
①盐度是影响红树植物生长分布的重要环境条件,探究不同盐浓度对无瓣海桑和本土红树品种秋茄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如图。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 使用等量清水培养无瓣海桑和秋茄使用等量清水培养无瓣海桑和秋茄,结果表明 秋茄秋茄更适合种植在高盐生境中。
②为评估比较无瓣海桑林与本土红树林的固碳效率。科研人员查阅我国某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四种不同林型样地的考察报告,收集不同红树林群落基础数据并计算出多样性植被碳密度(可反映红树林植物固碳效率)等指标,结果如下表。
林型 | 平均树高/m | 丰富度指数/S | 每株生物量(kg•株-1) | 植株密度/(株•hm-2) | 植被碳密度/(t•hm-2) |
1.白骨壤灌木林 | 2.33 | 1.37 | 9.00 | 11733 | 46.48 |
2.桐花树灌木林 | 2.41 | 2.23 | 4.65 | 23855 | 48.83 |
3.秋茄乔木和桐花树灌木混交林 | 4.40 | 2.90 | 9.82 | 17960 | 77.61 |
4.无瓣海桑乔木林 | 6.29 | 1.56 | 19.76 | 4225 | 36.74 |
秋茄乔木和桐花树灌木混交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植株密度较高,物种丰富度高,植被碳密度最
秋茄乔木和桐花树灌木混交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植株密度较高,物种丰富度高,植被碳密度最
。(3)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被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确定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请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考虑,哪些措施可以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农业上适度减少化肥等
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农业上适度减少化肥等
。(至少答出两点)【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碳循环过程与温室效应.
【答案】生产者;全球性;使用等量清水培养无瓣海桑和秋茄;秋茄;秋茄乔木和桐花树灌木混交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植株密度较高,物种丰富度高,植被碳密度最;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农业上适度减少化肥等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6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