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考察调研,让我们重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的几个温暖瞬间:
【乡村振兴】
3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老区村——沙县夏茂镇俞邦村,了解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习近平指出,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要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2020年俞邦村获评省级金牌旅游村和国家森林乡村,成功打造乡村旅游新招牌。沙县小吃的“秘密配方”正是辛勤劳动的双手。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俞邦村为乡村振兴积累了哪些经验?
【文化自信】
★在考察武夷山朱熹园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忠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考察三坊七巷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2)根据材料,谈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何启示?
【改革创新】
这次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访改革“试验田”,“验收”改革成果,作出关键指点。
★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三明医改体现了人民至上、敢为人先,其经验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鉴。
★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
★我们国家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要靠创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道的。总书记还发出了“招贤令”: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谁能为国家作贡献就支持谁。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
【答案】(1)①因地制宜,坚持发展特色经济,走产业发展的道路。俞邦村适时抓住机会,打造沙县小吃这一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②坚持绿色发展,发展生态效应,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发展了经济,俞邦村成功打造乡村旅游新招牌,以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2)①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②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③自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3)①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③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2)①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②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③自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3)①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③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0引用:4难度:0.8
相似题
-
1.江苏小伙韩磊用巧克力翻糖制作的唐三彩、青铜器、孙悟空等作品惟妙惟肖,他将中国的面塑技巧、京剧凤凰等元素融入作品,在国际大赛中靠中国元素赢得世界瞩目,夺得冠军。“用中国文化证明自己”,这对我们的启示有( )
①继承革命文化
②坚定文化自信
③抵制外来文化
④讲好中国故事发布:2024/12/27 23:30:1组卷:36引用:4难度:0.7 -
2.2020年8月发行的第12版《新华字典》收入新词100多个,如“初心”印刻着我们对新年的坚守,“点赞”体现出社交空间的线上拓展……这说明( )
发布:2024/12/28 3:30:1组卷:5引用:3难度:0.8 -
3.2022年9月30日是第九个烈士纪念日。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近百名学生参加了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多所学校举办主题演讲、诗歌朗诵、寻访红色足迹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
①继承革命文化,赓续红色基因
②传承创新精神,构筑中国价值
③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
④吸收外来文化,发展中华文化发布:2024/12/18 9:0:1组卷:110引用:10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