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约定
②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丢下,舍弃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才才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害怕,担心害怕,担心
(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CC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4)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答案】约定;丢下,舍弃;才;害怕,担心;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2/19 18:30:1组卷:753引用:22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①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②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③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④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⑤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⑥,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
(选自《贞观政要•贪鄙》)【注释】①禄秩:俸禄。②规:贪求。③公仪休:春秋时期鲁相。④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大风刮得猛,贪人败坏族类。是说一人贪会贻害很多人。⑤大司农:官名。汉武帝时设置大司农,掌钱谷之事。⑥元龟:本指大龟。这里引申为“可作借鉴的例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偏爱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想要
C.皆以美于徐公:都
D.今齐地方千里:地方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
(3)从【甲】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甲】【乙】两文分别运用了设喻和举例的说理方式,请结合原文进行简析。发布:2024/12/27 1:0:4组卷:19引用:2难度:0.4 -
2.《鱼我所欲也》中第1段说“非独贤者有是心”,第2段说“此之谓失其本心”,根据本文的具体内容,结合《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告子上》等篇章,谈谈你对“本心”的理解。
发布:2024/12/27 1:0:4组卷:21引用:3难度:0.6 -
3.《鱼我所欲也》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23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