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1)将Na、K、Mg、Al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KK与盐酸反应最剧烈,AlAl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填元素符号)。(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2-=S↓+2Cl-Cl2+S2-=S↓+2Cl-。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仪器A的名称为 分液漏斗分液漏斗。
(2)实验室中现有药品:①稀盐酸 ②稀硝酸 ③Na2SiO3溶液 ④Na2CO3固体,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 N、C、Si的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装置A、B中所装药品分别为 ②②、④④(填序号)。但有同学认为该装置有缺陷,如何改进?在B、D两装置间添加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用来除去挥发出来的HNO3在B、D两装置间添加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用来除去挥发出来的HNO3。
Ⅲ.(1)铝是为数不多的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金属,请书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
(2)消除采矿业胶液中的氰化物(如KCN,C为+2价),经以下反应实现:KCN+H2O2+H2O═A+NH3↑(已配平)。试指出A的化学式 KHCO3KHCO3,如此反应中有6.72L(标准状况)气体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 0.6NA0.6NA。
【答案】K;Al;Cl2+S2-=S↓+2Cl-;分液漏斗;②;④;在B、D两装置间添加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用来除去挥发出来的HNO3;2Al+2NaOH+2H2O=2NaAlO2+3H2↑;KHCO3;0.6NA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7引用:2难度:0.7
相似题
-
1.同学们在实验室中用如图装置验证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部分夹持仪器已省略)
(1)仪器a的名称是
(2)欲验证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应选择的装置是
(3)元素Cl、Br、I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8引用:1难度:0.6 -
2.某同学在研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淀
(1)实验目的:研究
(2)实验用品: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l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仪器: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①②的化学方程式及此实验的结论)实验方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实验现象
(填A~F)
(4)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简单解释上述实验结论: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4引用:1难度:0.7 -
3.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沸水中;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做不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淀
(1)实验目的:
(2)实验用品 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l3溶液,NaOH溶液等.
仪器:①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标号和化学方程式)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5)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简单解释上述结论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2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