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五月的麦地》诗云:“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麦地里的四兄弟好兄弟/回顾往昔/背诵各自的诗歌/要在麦地里拥抱……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
      虽然世界人民拥有不同的文化和文明,但我们在粮食面前都应拥抱。新时代乡村振兴又赋予粮食更丰富的意义。请结合现实生活发表你对粮食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大意,自拟题目,不限文体(诗歌除外),选好角度,不得抄袭和套作,字数不少于800字。

【考点】材料作文
【答案】实仓廪以安天下,抑浪费可润人心“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作为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的农耕文明,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共识,在任何时代都具有指导意义和教育作用。但时至今日,“舌尖上的浪费”已非个例。抑制浪费,充实仓廪,是出于更多数、更长远的考虑,应当成为新时期中国人的共识。
       双肩擎起责任,众手共抑浪费,不仅为小我小家,更为家国天下。习主席一年两次对制止餐饮浪费做出重要指示,目的正是让节约“舌尖上的粮食”之观念深入人心。对于个体而言,将盘中餐看成劳动的结晶与辛苦的象征,是对自我的警醒,对劳动成果的尊重与珍视;而诚如费尔巴哈所言:“你越是放弃自我,相应的你也越变得伟大而又真实。”当每个人都把节约粮食视为为国担当的高尚行为时,才会形成众手共抑浪费以实仓廪的局面。令人欣慰的是,已有许多人正为此努力着,就像驻港部队官兵将早餐吃剩的油条拌上肉丝,炒成又一道好菜。他们的眼中不曾有可以浪费的粮食,只有还没吃的饭菜;心中也不曾想过随手丢弃,而是想着如何充分利用,为部队、为国家节省粮食。这是超越自己为家国天下艰苦奋斗的情怀。反观部分城镇,红白喜丧上浪费已成常态,一盘盘的大鱼大肉被轻易丢入潲水桶;在各大平台,靠催吐或倾倒剪辑,以浪费粮食为代价打造“大胃王”形象亦曾一度吸引眼球。试想如果人人皆如此,仓廪安实?每个人的幸福生活又焉有保障?《汉书》有言:“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抑制舌尖浪费,利己利国,应当成为共识。
       节约此刻粮食,抑制当下浪费,不仅为此刻现状,更为长远未来。习主席的指示振聋发聩:“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在那些尚未重视节约粮食的日子里,从非洲猪瘟导致牛羊鸡豕众肉逐高竞相抬价,到美国贸易战提高关税致使谷物商品价格水涨船高,都说明如果不做好储备,国家粮食安全无从谈起。纵观历史,其实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可鉴今日:《汉书》有言,“苟粟多而财有余,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管子治国时也曾指出:“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而当新中国历经风雨从血与火的淬炼中升起之时,毛泽东也曾要求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为的便是在列强环伺的局面中保持自身独立。时至今日,尽管和平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尽管中国正在日益富强,但中国的粮食仍大量依赖进口,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每年依靠国外进口的粮食达千万吨!疫情爆发以来,尽管粮食危机没有出现,但长此以往,放任浪费在舌尖上肆意妄为,必将使粮食安全如空中楼阁无从谈起,也将成为民族复兴之路上不小的障碍。
       其实,崇尚节约抑制浪费是一件很简单的事。然则,“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要从身边事坐起,造炬成阳,共同形成反对舌尖浪费的强大合力。外出餐饮适度点菜,家居饮食少做多吃,抵制虚假“大胃王”主播等,都是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做的事。当然,也应该通过加强宣传等方式,唤醒我们心中崇俭抑奢的朴素民族情感,让对粮食的珍视上升为对文化、对乡土的珍视和对国家安全的责任感,方能更好地解决“舌尖上的浪费”。
       实仓廪,安天下;抑浪费,润人心。不做观望者,让我们共同投入节约粮食的时代浪中!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7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发布:2025/1/1 4:30:2组卷:41引用:10难度:0.1
  •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新”是“薪”的本字,本义是指用斧子砍伐木材。(《说文解字》:“取木也。”)
          后借用为“新旧”的“新”,可表示“刚出现的”“性质上改变得更好的”“使变成新的”等意思。
          材料二:
    放眼2022,壬寅要赢,不负青春。……大局新开展新颜……花开潮起,春风十里,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
    ——《湖北新闻》2022新年献词      于你,于我,于家,于国,新的百年征程已经开始,星光将再次照亮赶路人的去途。2022年,继续出发,你准备好了吗?
    ——中访网2022年新年献词      2022年的序幕刚刚拉开,站在新年的门前,学校拟进行以“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对新的一年的思考和展望。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5/1/1 4:30:2组卷:15引用:4难度:0.7
  •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青年人一旦确立了奋斗目标,须执着、专一,不可半途而废,如此,方能终成大业;也有人认为,青年人确立了奋斗目标,也不必做蚕自缚,可因时更换,顺势调整,这样才能不负此生。
          对于以上意见,你有怎样的理解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见解与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5/1/1 4:30:2组卷:9引用:5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