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
(1)分别取2ml0.5mol/LNa2CO3和NaHCO3
如图1:Ⅰ中浅红色褪去,且立即产生大量气泡;Ⅱ中开始无气泡,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浅红色,最后出现大量气泡.

①浓度相同时,碱性Na2CO3>>NaHCO3(填“>”或“<”).
②Ⅱ的反应过程出现HCO3-的证据是 最后出现大量气泡最后出现大量气泡,其离子反应的方程式 HCO3-+H+=H2O+CO2↑HCO3-+H+=H2O+CO2↑.
(2)用Na2CO3固体配制100mL0.500mol•L-1Na2CO3溶液.
①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100mL容量瓶【100mL容量瓶【.
②计算需要Na2CO3固体的质量是 5.35.3g.
③下列情况中,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bb(填字母).
a.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定容时,眼睛俯视刻度线
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3)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图为联合制碱法的主要过程(部分物质已略去).

已知:
ⅰ.NH3极易溶于水并生成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如NH3+HCl═NH4Cl.
ⅱ.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0℃)
物质 | NaCl | NH4HCO3 | NaHCO3 | NH4Cl |
溶解度/g | 36.0 | 21.7 | 9.6 | 37.2 |
NaHCO3
NaHCO3
(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答案】>;最后出现大量气泡;HCO3-+H+=H2O+CO2↑;100mL容量瓶【;5.3;b;NaHCO3;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2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Ⅰ.某小组同学进行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探究,实验如下(夹持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Ⅰ 实验Ⅱ
(2)实验Ⅱ,方框中为洗气装置,请将该装置补充完整
(3)实验Ⅱ,试剂a为
(4)实验Ⅱ,持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饱和Na2CO3溶液中有细小晶体析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细小晶体的原因:
Ⅱ.实验小组继续利用传感器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查阅资料】pH越小,c(OH-)越小,溶液碱性越弱。
【实验过程】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数据 实验Ⅰ 测量下述实验过程的温度变化 实验Ⅱ 测量下述实验过程的pH变化
(1)实验Ⅰ中,溶解时吸收热量的物质是
(2)实验Ⅱ中,Na2CO3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实验Ⅱ中,滴加NaHCO3溶液的pH变化与滴加Na2CO3溶液的有明显差异,原因是滴加NaHCO3溶液的烧杯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有发布:2024/10/16 0:0:1组卷:19引用:1难度:0.7 -
2.某小组同学依据性质差异,采用比较的方法设计实验鉴别Na2CO3和NaHCO3。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2)实验Ⅱ中,向试管C和D中分别加入5mL水,充分振荡,试管C中固体有剩余,试管D中固体完全溶解。
①判断固体d为
②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2滴酚酞,
(3)实验Ⅲ中,分别向溶液e和溶液f中逐滴加入稀盐酸,F中开始滴加就可以观察到气泡;E中开始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E中开始无气泡产生的原因
(4)请你再设计一个鉴别Na2CO3和NaHCO3的实验方案:发布:2024/11/16 9:30:1组卷:91引用:2难度:0.7 -
3.国际化学年的中国宣传口号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学习化学应该明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道理。请填空:
(1)①若金属钠等活泼金属着火时,应该用
②小苏打可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反应:2KNO3+3C+S═K2S+N2↑+3CO2↑其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3)人体内铁元素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Fe2+易被人体吸收,服用维生素C,可使Fe3+转化成Fe2+,有利于人体吸收,说明维生素C具有
(4)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并利用其产物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按如图装置图进行实验。
①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E中收集的气体主要是
(5)请将5种物质:N2O、FeSO4、Fe(NO3)3、HNO3和Fe2(SO4)3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已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H2O发布:2024/10/12 11:0:2组卷:48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