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等六大素养。其中社会参与能力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要求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都要开设劳动技术课,安排一定时间的劳动实践,还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务活动,实现比较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
材料二“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表达过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理念。他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
据悉,你校正在开展“劳动美•创造美”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谈谈在中小学校加强劳动教育有什么积极意义。
(2)请写出一位获得“劳动模范”称号的河南人物,并简述其事迹。
示例:郭明义--从矿山走向全国的“活雷锋”
(3)中学生应该怎样体验劳动美、劳动的快乐?(两个方面即可)
【答案】(1)①有利于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②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③有利于中小学生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陶冶自身的情操;④有利于弘扬“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⑤有利于中小学生塑造品行、磨砺意志、懂得感恩;⑥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⑦有利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2)示例:吴金印--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史来贺--中国村魂(共产党人的楷模)。
(3)①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②理解劳动是人生价值的源泉;③懂得劳动对人智力的推动作用;④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感受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⑤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劳动中感受生活的美好;⑥主动承担家务劳动,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2)示例:吴金印--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史来贺--中国村魂(共产党人的楷模)。
(3)①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②理解劳动是人生价值的源泉;③懂得劳动对人智力的推动作用;④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感受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⑤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劳动中感受生活的美好;⑥主动承担家务劳动,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9引用:3难度:0.2
相似题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重视劳动】
(1)结合漫画一,对漫画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析。
【致敬劳动者】
农民们不畏烈日炎炎,不畏风吹雨打,在农田中劳作,最终喜获丰收。 工人们不畏艰辛与寂寞乐此不疲地在工厂中工作他们忙碌并快乐着 科技工作者们在实验室中废寝忘食地进行科研实验,最终获得科研成果。 快递小哥们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风雨无阻,不畏苦寒,用勤劳为人们带来生活的便利。 发布:2024/10/22 3:0:1组卷:8引用:1难度:0.6 -
2.某中学利用校园空地,规划出“蔬香园”作为劳动实践基地。菜绿果香,虫鸣鸟叫,“蔬香园”成为学生活动的乐园。学校还陆续推出农产品加工、美食制作、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上述活动的开展旨在( )
发布:2024/10/22 8:0:1组卷:37引用:3难度:0.8 -
3.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开展劳动教育课有利于学生( )
发布:2024/11/28 3:30:3组卷:18引用:5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