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自1972年Singer和Nicolson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来,生物膜的研究有了飞速的发展,许多科学家投身这一领域的研究,推动了膜生物学的迅速进展。
    1997年,科学家提出脂筏结构模型。研究者发现生物膜上有许多胆固醇聚集的微结构区,外层主要含鞘磷脂、胆固醇和锚定蛋白,内层主要含有酰基化的蛋白质和胆固醇,在一定条件下,内、外两层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这些微结构区就像水面上漂浮的竹筏一样,由此命名为“脂筏”。脂筏就像蛋白质停泊的平台,一些膜蛋白与脂筏表面的化学基团结合,构成了生物膜上分子排列紧密、结构相对稳定的特定区域。脂筏区的胆固醇具有饱和的碳氢链,趋向于形成紧密的液态有序相,而非脂筏区则具有更高的流动性,称为液态无序相。
    脂筏独特的结构赋予它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在信号转导时,脂筏可作为特定信号分子的聚集平台,把底物受体和相关因子等募集起来,这些分子严格定位到脂筏,可促进信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静息状态下,信号转导通路上的各信号分子分散在不同的脂筏中。接受激素或生长因子等信号调控后,多个脂筏迅速融合,促进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级联激活反应。
    脂筏可以参与蛋白质和胆固醇在细胞中的运转,在胞吞和胞吐等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用适当药物打破富含固醇的微囊区域,就能抑制痢疾的致病微生物通过胞吞过程侵入宿主细胞。用细菌鞭毛蛋白处理拟南芥悬浮细胞5~15min后,对生物膜的蛋白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脂筏区的特异性识别蛋白富集最多。另外,植物根尖或花粉管的极性生长也需要脂筏中特异性蛋白进行调控。2018年,我国科研人员利用超分辨显微镜对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分布和组装进行了研究。发现GLUTI在细胞膜上形成了平均直径约为250纳米的聚集体,通过对同一细胞的脂筏标记蛋白进行荧光标记,将GLUTI定位于脂筏。研究证实,脂筏区域可以使GLUT1在细胞膜上的分布相对稳定。
此外,脂筏还可以参与细胞骨架构建、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随着人们对脂筏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会不断深入和发展。
(1)脂筏参与的生理活动体现了细胞膜的
控制物质进出、信息交流
控制物质进出、信息交流
功能。
(2)请完成脂筏中锚定蛋白合成、加工和运输的生物学途径
(游离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游离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3)对文中“脂筏”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D

A.脂筏中脂质分子之间作用力强,内外层之间可转化
B.脂筏区外层的酰基化程度低于内层
C.信号转导中,脂筏融合可启动级联激活反应
D.脂筏可能影响某些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
(4)GLUT1存在于人体细胞膜表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葡萄糖分子,这种运输方式属于
协助扩散
协助扩散
。我国科研人员对同一细胞膜上的脂筏蛋白和GLUT1蛋白进行了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结果显示
二者的分布定位相同
二者的分布定位相同
,证明GLUT1是定位在脂筏区域的。

【答案】控制物质进出、信息交流;(游离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协助扩散;二者的分布定位相同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2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在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基础上,有人做了补充实验:用药物抑制细胞能量转换和蛋白质合成途径,对膜蛋白运动没有影响。但是当降低温度时,膜蛋白的扩散速率降低至原来的
    1
    20
    1
    10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20 14:30:1组卷:68引用:10难度:0.7
  • 2.科学家利用小鼠和人的细胞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20 17:0:1组卷:6引用:2难度:0.5
  • 3.通过冷冻技术,细胞膜通常从某个断裂分开,结构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不能得出(  )

    发布:2024/12/31 2:0:1组卷:28引用:14难度:0.9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