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一年的学习,相信你的实验能力一定有了很大提高,请你一同参与回答以下问题.
(一)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2)甲同学认为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以制取并收集氧气,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2O2
M
n
O
2
2H2O+O2
2H2O2
M
n
O
2
2H2O+O2

(3)乙同学认为利用Ⅰ、Ⅲ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闭K、K1、K2,用凸透镜引燃B中的白磷,待冷却后打开K2,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①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②
待冷却后打开K2,Ⅲ中的水倒流入Ⅰ中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
1
5
待冷却后打开K2,Ⅲ中的水倒流入Ⅰ中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
1
5

(4)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Ⅰ、Ⅲ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他在广口瓶B中预先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在仪器A中盛放氢氧化钠浓溶液,烧杯中盛放稀盐酸,K1关闭、K2打开,然后打开K将氢氧化钠浓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关闭K,依据
Ⅲ中稀盐酸倒流入Ⅰ中,并有气泡产生
Ⅲ中稀盐酸倒流入Ⅰ中,并有气泡产生
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二)甲、乙两同学对有关镁与盐酸的反应进行了系列研究(如图2)
探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1)实验时需将镁条进行打磨,其目的是
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2)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Mg+2HCl═MgCl2+H2
Mg+2HCl═MgCl2+H2

(3)实验测得镁片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3所示,你认为在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镁与盐酸反应放热,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镁与盐酸反应放热,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探究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发现问题】
(1)反应后甲同学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
性,(选填“酸”“碱”或“中”).
(2)反应后乙同学的试管中镁条有剩余,向试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查阅资料】氢氧化镁微溶于热水,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提出猜想】
甲同学:
猜想Ⅰ:稀盐酸过量,使溶液pH小于7;
猜想Ⅱ:氯化镁溶液pH小于7.
乙同学:
猜想Ⅰ:氯化镁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成红色;
猜想Ⅱ:镁与热水反应后生成碱使酚酞变红色.
【实验与思考】
(1)为验证猜想,甲、乙两同学均需测定
氯化镁
氯化镁
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表明该溶液显弱酸性.
(2)乙同学为验证猜想Ⅱ,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气体能燃烧,请根据以上现象写出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2H2O
Mg(OH)2+H2
Mg+2H2O
Mg(OH)2+H2

(3)乙同学在进行上述猜想Ⅱ的探究时,发现实验一段时间后,酚酞的红色总是会逐渐消失,于是他猜想可能是镁与热水反应后生成的碱逐渐被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掉了,但甲同学猜想可能是水温逐渐降低,导致
Mg(OH)2的溶解度减小而析出沉淀
Mg(OH)2的溶解度减小而析出沉淀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甲或乙的猜想是否成立 (写出相应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方案一: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若溶液又变红,则是由于温度降低导致Mg(OH)2的溶解度减小.
方案二: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后,立即滴入适量的植物油进行液封,使溶液与空气隔绝,若冷却后红色依然褪去,则是由于温度降低导致Mg(OH)2的溶解度减小.
方案一: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若溶液又变红,则是由于温度降低导致Mg(OH)2的溶解度减小.
方案二: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后,立即滴入适量的植物油进行液封,使溶液与空气隔绝,若冷却后红色依然褪去,则是由于温度降低导致Mg(OH)2的溶解度减小.

【结论】
镁与稀盐酸反应,若镁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显酸性,若镁过量时所得溶液显碱性.

【答案】分液漏斗;2H2O2
M
n
O
2
2H2O+O2↑;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待冷却后打开K2,Ⅲ中的水倒流入Ⅰ中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
1
5
;Ⅲ中稀盐酸倒流入Ⅰ中,并有气泡产生;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Mg+2HCl═MgCl2+H2↑;镁与盐酸反应放热,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酸;氯化镁;Mg+2H2O
Mg(OH)2+H2↑;Mg(OH)2的溶解度减小而析出沉淀;方案一: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若溶液又变红,则是由于温度降低导致Mg(OH)2的溶解度减小.
方案二: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后,立即滴入适量的植物油进行液封,使溶液与空气隔绝,若冷却后红色依然褪去,则是由于温度降低导致Mg(OH)2的溶解度减小.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7引用:1难度:0.1
相似题
  • 1.碳酸氢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盐,化学小组对其进行了探究。
    (1)NaHCO3可称为钠盐或碳酸氢盐,它是由Na+
     
      (填离子符号)构成,医疗上能用于治疗胃酸(含有盐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问题】实验室中如何制取少量NaHCO3
    【查阅资料】
    材料一:侯氏制碱的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CO2↑+H2O。
    材料二:研究发现,NaHC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2CO3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实验制备】根据侯氏制碱原理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NaHCO3

    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
    (2)烧杯中冰水的作用是
     

    (3)能进一步确认该白色固体是NaHCO3的实验方案是
     
      (须用到的仪器和药品:试管、温度计、水)。
    (4)如图2中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在60℃后无数据的原因可能是
     

    【性质探究】
    常温下,取一定量的NaHCO3溶液于烧杯中,插入pH传感器,向烧杯中持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变为6.68时开始有无色气体产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
    【查阅资料】
    材料三NaHCO3溶于水后,少量的
    HCO
    -
    3
    能同时发生如下变化:
    变化①:
    HCO
    -
    3
    +H2O→H2CO3+OH-
    变化②:
    HCO
    -
    3
    CO
    2
    -
    3
    +H+
    材料四: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H+和OH-数目的相对大小有关。常温下,当单位体积溶液中OH-的数目大于H+的数目时溶液的pH>7,反之pH<7;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的H+数目越大,溶液的pH越小。
    【交流反思】
    (5)NaHCO3溶液显
     
      (填“酸”“碱”或“中”)性,结合材料三、四从微观角度说明原因:
     

    (6)根据本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pH<6.68时生成的无色气体为CO2
    b.从0~30s,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不断增大
    c.不能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发布:2024/12/25 15:30:1组卷:582引用:4难度:0.5
  • 2.关于盐的性质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兴趣小组以“探究碳酸氢钠的性质”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碳酸氢钠
    (1)下列关于碳酸氢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是由Na+
    HCO
    -
    3
    构成
    B.碳酸氢钠俗称纯碱
    C.碳酸氢钠医疗上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任务二】探究碳酸氢钠的性质
    (2)探究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兴趣小组取适量碳酸氢钠粉末于甲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如图1所示,观察到甲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乙中
     
    ,说明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写出试管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用酒精灯充分加热玻璃管,如图2所示。
    资料: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
    ①发现玻璃管内无水硫酸铜变蓝,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且有
     
    和二氧化碳生成。
    ②实验后兴趣小组同学猜想玻璃管A处固体产物仅是Na2CO3而不含有NaOH,请设计实验证明(写出具体步骤和现象):
     

    (4)常温下,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的NaHCO3溶液于烧杯中,插入pH传感器,向烧杯中持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变为6.68时开始有无色气体产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
    【查阅资料】
    材料一:NaHCO3溶于水后,少量的
    HCO
    -
    3
    能同时发生如下变化:
    变化①:
    HCO
    -
    3
    +H2O→H2CO3+OH-
    变化②:
    HCO
    -
    3
    CO
    2
    -
    3
    +H+
    材料二: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H+和OH-数目的相对大小有关。常温下,当单位体积溶液中OH-的数目大于H+的数目时溶液的pH>7,反之pH<7;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的H+数目越大,溶液的pH越小。
    ①根据上述实验可知NaHCO3溶液显碱性,结合材料一、二从微观角度说明原因:
     

    ②根据本实验,可知从0~30s,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不断
     
    (填“增大”或“减小”)。

    发布:2024/12/25 17:0:2组卷:93引用:2难度:0.4
  • 3.图是一瓶浓硫酸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对这瓶硫酸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
    [查阅资料]浓硫酸有强腐蚀性,溶于水会放热;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探究一]浓硫酸稀释时会放热.
    (1)稀释浓硫酸时,所需仪器主要有
     
    ,应如何稀释浓硫酸?
     
    .测量稀释前后溶液的温度,有明显升高的现象.结论: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探究二]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图10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先用pH试纸测定稀硫酸的pH,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振荡,同时测混合液的pH pH逐渐变大,
    最后pH≥7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
    溶液能发生反应
    (2)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中仅从溶液pH变大,而不强调pH≥7,不能得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发生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探究三]由于该试剂瓶瓶口密封签已破损,同学们怀疑该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与标签不相符.
    [提出问题]该浓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探究](4)取该浓硫酸和足量BaCl2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干燥沉淀.实验中如何确定硫酸已完全反应
     

    (5)为达到实验目的,实验中必须要测知的数据是
     

    [探究结论](6)由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的硫酸的质量分数与标签不符.该硫酸的质量分数应
     
     98%(填“大于”或“小于”).

    发布:2025/1/6 8:0:1组卷:38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