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声声慢》,完成问题。
(1)起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在寻觅什么?她在寻觅过程中有过哪些心理活动?你读这七组叠字时,感受到怎样的音调节奏?
(2)“愁”是《声声慢》的核心词,作者的“愁”外化为哪些物象?你从这些物象中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愁情?
【考点】课文内容分析.
【答案】(1)李清照寻觅南渡前美好生活的回忆。外族人侵,政权崩溃,夫君病逝,流离失所,使得词人异常空虚,无可寄托,让她产生一种“寻寻觅觅”的心理;寻而不可得,词人如梦初醒,顿感处境之冷清、心境之清冷;此时,长时间的寂寞,留在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和苦痛齐涌心头,“凄凄惨惨戚戚”便是最真实的内心独白。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李清照的音律造诣极深原来《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音调比较徐缓。而这七组叠字押入声韵,在音调上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婉为凄厉。叠字在节奏上有反复吟唱之效果,徘徊低迷,层层加重,确有“雨打芭蕉”点点锤心头的沉重。
(2)李清照的愁外化为六层可伤可愁之物象:忽寒忽暖的天气,浸透凉意的秋风,空中飞掠的大雁,满地怒放的菊花,窗外飘飞的细雨,黄昏时分的梧桐。这些最能牵动人们愁思的景物,层层递进地营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成百倍地加深了词人的内在愁绪。词人从这些悲秋意象中感受到生命所共有的哀伤以及对过去事物的惋惜和人生无常的悲哀,使愁情抒发得更为深刻。
(2)李清照的愁外化为六层可伤可愁之物象:忽寒忽暖的天气,浸透凉意的秋风,空中飞掠的大雁,满地怒放的菊花,窗外飘飞的细雨,黄昏时分的梧桐。这些最能牵动人们愁思的景物,层层递进地营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成百倍地加深了词人的内在愁绪。词人从这些悲秋意象中感受到生命所共有的哀伤以及对过去事物的惋惜和人生无常的悲哀,使愁情抒发得更为深刻。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3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