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碳源物质之一,科学合理地利用纤维素有助于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纤维素分解菌时,从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取样,将土壤滤液加入含有纤维素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选择培养的目的是
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如果将选择培养后的液体培养基离心,人们
(填“能”或“不能”)从上清液中获得纤维素酶。
(2)将纤维素酶粗提取液装入透析袋中,置于pH适宜的磷酸缓冲液中进行透析处理,可除去其中
分子量较小
分子量较小
的杂质。为进一步纯化分离纤维素酶,可将样品加入
凝胶色谱柱
凝胶色谱柱
中进行洗脱、收集。
(3)为使纤维素酶能够重复使用,可将冷却后的海藻酸钠溶液与纤维素酶液进行混合,通过注射器滴入CaCl2溶液中。这种酶固定方法称为
包埋法
包埋法

(4)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温度对固定化酶酶活力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温度为30℃~80℃的变化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的酶活力均呈现出
先增加后降低
先增加后降低
的变化趋势。该趋势是由以下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反应体系温度升高时,底物和酶分子动能增大,使反应速率
加快
加快
;温度可改变酶的
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
,其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甚至失活。除此之外,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是
纤维素酶经定化后最适温度显著提高(固定化纤维素酶与固定化游离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79℃、50℃)
纤维素酶经定化后最适温度显著提高(固定化纤维素酶与固定化游离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79℃、50℃)

【考点】酶的特性及应用
【答案】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能;分子量较小;凝胶色谱柱;包埋法;先增加后降低;加快;空间结构;纤维素酶经定化后最适温度显著提高(固定化纤维素酶与固定化游离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79℃、50℃)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9引用:4难度:0.6
相似题
  • 1.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5/1/19 8:0:1组卷:6引用:1难度:0.7
  • 2.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5/1/19 8:0:1组卷:2引用:1难度:0.7
  • 3.下列有关ATP、酶以及两者与新陈代谢之间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5/1/19 8:0:1组卷:4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