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ㅤㅤ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曹操回马便走。于是诸军众将一起向西奔走。张飞见曹军一拥而退,不敢追赶,忙叫回二十余骑,解去马尾的树枝,令他们拆掉长坂桥,然后回马去见刘备,说明断桥一事。
节选自《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有删改)(1)结合文字内容,试分析张飞这一人物形象。
(2)《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战斗交锋名场面,如十八路诸侯讨伐
董卓
董卓
(人名),其派手下大将华雄出战,连斩数将,此时关羽主动请缨,
曹操
曹操
(人名)叫人温酒一杯,为他壮行,但酒尚温,关羽已提华雄人头来到帐前,可见其武艺超群。

【考点】其它名著名著人物
【答案】董卓;曹操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12 8:0:9组卷:4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名著阅读。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这首诗选自《革命烈士诗抄》。诗中有两个“自由”,第一个是指①
     
    的“自由”;第二个“自由”是指所有革命者为之奋斗终身的理想——人类的解放。诗中“地下的烈火”指②
     

    发布:2024/12/18 20:0:2组卷:104引用:2难度:0.8
  • 2.名著阅读
          晁盖心中欢喜,对六人说:“我等造下这弥天大罪,那里去安身!不是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报!”只是冷笑。晁盖道:“先生何故只是冷笑?有事可以通知。”他道:“兄长性直,你道王伦肯收留我们?兄长不看他的心,只观他的颜色动静。”晁盖道:“观那王头领颜色怎地?”他道:“兄长不看他早间席上与兄长说话,倒有交情。次后因兄长说出杀了许多官兵捕盗巡检、放了何涛,又见所氏三雄如此豪杰,他便有些颜色变了,虽是口中答应,心里好生不然。他若是有心收留我们,只就早上使议定了座位,杜迁、宋万这两个自是粗卤的人,待客之事如何省得。只有林冲那人,原是京师禁军教头,大郡的人,说事晓得,今不得已坐了第四位早同林冲看王伦答应兄长模样,他自便有些顾的之心,只是不得已,小生略放言,教他本自相火并。”晁道:“全仗先生妙策良谋,可以容身。”自夜七人安歇了。
          次早天明,只见人报道:“林教头相访。”他便对晁盖道:“此人来相探,中俺计了。”
    选段中加点的他是谁?选段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发布:2024/12/15 18:30:2组卷:179引用:5难度:0.7
  • 3.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彩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怎生打扮?但见头戴一项青纱抓角儿头由,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1)文段中划线句子描写的人物是
     
    ,主要用了
     
    描写的手法。
    (2)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出与划线句子描写的人物有关的三个故事。要求: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每个故事不超过8字。

    发布:2024/12/15 11:30:1组卷:151引用:5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