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在中国古代经常发生,不仅对我国古代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大大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与发展。下表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现象,原因和措施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受汉族文化吸引且游牧生活不稳定 | 秦始皇迁移50万中原人到越族杂居 |
B | 政府组织,发展生产,巩固边防 | 魏晋时期,北方人民迁移到江南地区 |
C | 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 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黄河流域 |
D | 学习汉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控制 | 北魏孝文帝将鲜卑人南迁到河南一带 |
【答案】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24引用:8难度:0.6
相似题
-
1.明清时期的中国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他们或在政治上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或在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或在思想上倡导经世致用理念。推动这些思想形成的根源是明清时期( )
发布:2024/12/1 21:30:1组卷:1引用:6难度:0.7 -
2.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材料三 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时间 占世界GDP份额
(世界=100)人均GDP
(1990年国际元)中国 西欧 中国 西欧 1500年 25 17.9 600 774 1600年 29.2 19.9 600 894 1820年 32.9 23.6 600 1232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思想、文学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种态势的总体认识。发布:2024/10/6 1:0:2组卷:10引用:11难度:0.5 -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禁酒令:保民生?护社稷?
材料一:尽管乾隆帝在各省大力推行严禁烧锅(制酒的作坊)政策,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地方督抚很难贯彻这一政策,“因利之所在,人所必趋”“五省之民,执此业者不可胜计”“烧锅方经查拿,而又闻彼处复行开设”“虽经严禁,终莫能断绝也”,于是乾隆后期对烧锅的严禁发生了明显变化。乾隆十六年(1751年),严禁政策有所松弛。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部分地区恢复了烧锅税。
——摘编自牛贯杰、王江《论清代烧锅政策的演变》材料二:(如图)
——摘编自赵利杰《试论高粱传入中国的时间、路径及初步推广》材料三:据记载,乾隆十八年(1753年)四月,以承德、辽阳等地区为例,当地粟米价格自八钱至一两四钱不等,高粱价自五钱五分至四分不等。在山西榆次、朔州等地,酿酒基本利用高粱,依照酒的品质优劣,价格每斤70钱到100钱。
——摘编自罗格《食物改变历史(上卷):五谷兴替背后的社会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前期禁酒令的实施状况,并分析其成因。发布:2025/1/2 4:0:1组卷:5引用:2难度:0.4
把好题分享给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