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观  周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对曰:“谨受命。”
      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圣人之后也。其祖弗父何,始有宋国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其口。”其恭俭也若此。’臧孙纥有言:‘圣人之后,若不当世,则必有明君而者焉。孔子少而好礼,其将在矣。’属臣曰:‘汝必师之。’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君以乘资之?臣请与往。”
      公曰:“诺。”与孔子车一,马二匹,竖子侍御。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凡当今之,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
      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公所以盛也。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人主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存,而忽怠所以危亡,是犹未有以异于却走而欲求及前人也,岂不惑哉!”
(选自《孔子家语》,有改动)【注】①南宫敬叔:鲁国大夫。②老聃:老子。③先臣:指南宫敬叔已去世的父亲。④弗父何:宋湣公长子,厉公兄。⑤正考父:弗父何的曾孙,生孔父嘉,即孔子的祖先。⑥偻:弯着腰,表示恭敬。⑦伛:弯着身子。⑧饘(zhān):稠粥。⑨墉:墙壁。⑩斧扆(yǐ):古代帝王所用的状如屏风的器物,高八尺,上绣斧形图案。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D

A.通礼乐之 原:起源
B.命而伛 再:第二次
C.则必有明君而者焉 达:使……通达
D.君以乘资之 盍:为何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B

A.礼乐,“礼”指各种礼节规范,“乐”则包括音乐和舞蹈。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
B.乘,指兵车,包括一车四马,如《论语•先进》中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C.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此举行。
D.士,先秦时期贵族的最低等级,位次于大夫,如《礼记•王制》中规定:“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②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
(4)请根据文中内容概括孔子受尊崇的原因。

【答案】D;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25引用:3难度:0.6
相似题
  • 1.假设苏轼在黄州写信给好友张梦得,以下书信用语的叙述,错误的选项是(  )

    发布:2024/12/31 22:0:1组卷:243引用:20难度:0.7
  • 2.对《短歌行》中所用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0 12:30:2组卷:202引用:14难度:0.9
  • 3.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1)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2)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4)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5)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
     
    (2)
     
    (3)
     
    (4)
     
    (5)
     

    发布:2025/1/1 1:30:1组卷:36引用:11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