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兴趣小组同学以“探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兴趣小组同学们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发现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该反应发生了,同学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任务一】(1)通过做对比实验证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小明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小明另取一相同大小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A,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倒入NaOH溶液的塑料瓶比倒入水的塑料瓶瘪倒入NaOH溶液的塑料瓶比倒入水的塑料瓶瘪。
【任务二】(2)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红取实验一所得溶液A少许,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小兵又取实验一所得溶液A少许,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现象是 有白色沉淀出现有白色沉淀出现。
【任务三】改进实验,继续探究,小组同学设计如图实验三。(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查阅资料】①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②常温下NaOH易溶于乙醇,Na2CO3,常温下几乎不溶于乙醇。
(3)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 产生白色沉淀,气球胀大产生白色沉淀,气球胀大的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2NaOH+CO2=Na2CO3↓+H2O。
(4)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 排尽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气球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球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生成物角度验证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任务四】拓展延伸:探究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

【查阅资料】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5)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Na2CO3+H2O=2NaHCO3CO2+Na2CO3+H2O=2NaHCO3。图2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反思感悟】实验从CO2减少、NaOH减少,Na2CO3生成等物质的变化,以及 pH和温度pH和温度变化等视角多维度探究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答案】倒入NaOH溶液的塑料瓶比倒入水的塑料瓶瘪;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出现;产生白色沉淀,气球胀大;2NaOH+CO2=Na2CO3↓+H2O;排尽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气球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Na2CO3+H2O=2NaHCO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pH和温度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91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酸和碱的性质探究时,进行了图一、图二、图三等三个实验:
(1)【实验一】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图一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说明浓硫酸稀释时
(2)【实验二】溶液浓度对硫酸化学性质的影响。
图二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
(3)【实验三】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图三的实验。
①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生成的试管是
②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是
④H试管的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⑤E、F、G试管实验完成后,将试管内清液都倒入同一只洁净的大烧杯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呈无色。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除酚酞外一定有发布:2024/12/25 12:0:1组卷:95引用:5难度:0.5 -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室器材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一]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几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AE装置组合制取某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制取的CO2中常含有少量杂质气体会干扰F实验的目的。为排除干扰,除去该杂质并检验是否除净,将产生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上述装置
[实验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利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后将注射器内的液体逐滴注入烧瓶内。
(1)实验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c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是
(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对应图3中
(3)能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①溶液的颜色从红色变为无色;②溶液的pH
[实验三]探究NaOH和CO2的反应。
(1)从压强变化的角度探究。
①利用图4装置进行实验,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原因是烧瓶内压强
②利用图5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盛有等体积CO2的玻璃容器中。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2)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利用图6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装置内压强变化如图7所示,a点时推入NaOH溶液,b点时推入稀盐酸。
①ab段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bc段压强不变的原因是
③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发布:2024/12/25 16:30:1组卷:153引用:2难度:0.3 -
3.在实验课上,同学们将CO2通入到Ca(OH)2溶液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而将CO2通入到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提出猜想】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出了下列4种实验装置,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
(1)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
(2)小宁对小明的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3)小丽的改进方案是利用反应后的溶液来验证猜想,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实验后的溶液
中加入稀盐酸猜想正确 发布:2024/12/25 11:0:2组卷:73引用:3难度:0.1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