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是我国科学家从传统中药中发现的能治疗疟疾的有机化合物。已知: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可溶于乙醇、乙醚,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热稳定性差,青蒿素60℃以上易分解。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的。
(1)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流程如图:

研究团队经历了使用不同溶剂和不同温度的探究过程,实验结果如下:
溶剂 | 水 | 乙醇 | 乙醚 |
沸点/℃ | 100 | 78 | 34.5 |
提取效率 | 几乎为0 | 35% | 95% |
过滤
过滤
;操作Ⅱ的名称是 蒸馏
蒸馏
。②提取青蒿素使用的溶剂最好选择
乙醚
乙醚
。③研究发现,青蒿素分子中的某个基团受热不稳定,据此分析用乙醇作溶剂,提取效率偏低,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原因是
乙醇沸点相对乙醚来说较高,分离时易造成青蒿素受热被破坏,导致其提取效率偏低
乙醇沸点相对乙醚来说较高,分离时易造成青蒿素受热被破坏,导致其提取效率偏低
。④操作Ⅲ的主要过程可能是
B
B
(填字母)。A.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B.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
C.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
(2)某学生对青蒿素的性质进行探究。将青蒿素加入含有NaOH、酚酞的水溶液中,青蒿素的溶解量较小,加热并搅拌,青蒿素的溶解量增大,且溶液红色变浅,说明青蒿素与
C
C
(填字母)具有相似的性质。A.乙醇
B.乙酸
C.乙酸乙酯
D.葡萄糖
(3)青蒿素的质谱数据中有一个峰值与另一种抗疟药鹰爪素相同,而鹰爪素的该质谱峰对应过氧基团,于是推测青蒿素中也含有过氧基团,请写出过氧基的电子式:


分子
分子
晶体。(4)研究还发现,将青蒿素通过下面反应转化为双氢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效果更好。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还原
还原
反应。(5)

甲:、乙:H-O-O-H,甲式中O→O表示配位键,在化学反应中O→O键遇到还原剂时易断裂。化学家Baeyer和Villiyer为研究H2O2的分子结构,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a.将C2H5OH与浓H2SO4反应生成(C2H5)2SO4和水;
b.将制得的(C2H5)2SO4与H2O2反应,只生成A和H2SO4;c.将生成的A与H2反应(已知该反应中H2作还原剂)。
①如果H2O2的结构如甲所示,实验c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写结构简式)


②为了进一步确定H2O2的结构,还需要在实验c后添加一步实验d,请设计d的实验方案:
用无水硫酸铜检验c的反应产物中有没有水
用无水硫酸铜检验c的反应产物中有没有水
。【考点】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答案】过滤;蒸馏;乙醚;乙醇沸点相对乙醚来说较高,分离时易造成青蒿素受热被破坏,导致其提取效率偏低;B;C;
;分子;还原;
+H2→C2H5OC2H5+H2O;用无水硫酸铜检验c的反应产物中有没有水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2引用:2难度:0.6
相似题
-
1.分离乙酸乙酯、乙醇、乙酸的混合物,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试剂1最好选用
(2)操作1是
(3)操作2是
(4)试剂2最好选用
(5)有同学认为乙酸在温度低于16.6℃时会凝结成晶体,因此可通过降温的方法使乙酸结晶而分离出来,操作3是结晶、过滤,这一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发布:2024/12/30 14:30:1组卷:13引用:5难度:0.4 -
2.化学家从反应C2H6(g)+Cl2(g)→C2H5Cl(l)+HCl(g)中受到启发,提出在农药和有机合成工业中可获得副产品盐酸,这一设想已成为现实.试指出从上述反应体系中得到盐酸可采用的分离方法是( )
发布:2024/12/30 9:30:2组卷:25引用:3难度:0.9 -
3.苯甲酸的重结晶实验基本操作如下:
①将粗苯甲酸1g加到100mL的烧杯中,再加入50mL蒸馏水,在石棉网上边搅拌边加热,使粗苯甲酸溶解,②全溶后再加入少量蒸馏水并搅拌.③然后,使用短颈玻璃漏斗趁热将溶液过滤到另一100mL烧杯中,将滤液静置,使其缓慢冷却结晶.④滤出晶体.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四步操作过程中需用到玻璃棒的步骤有
(2)步骤②的目的是
(3)观察滤液冷却时的实验现象:
(4)重结晶后苯甲酸的状态:发布:2024/12/30 8:30:1组卷:45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