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资料:①KOH与NaOH化学性质相似;②K2CO3与Na2CO3化学性质相似。
【演示实验】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直接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测定溶液pH的方法

小红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用pH试纸测的pH变化如图1所示,小红是将 KOHKOH溶液滴向 H2SO4H2SO4溶液中,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溶液的酸碱性发生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发生改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OH+H2SO4=K2SO4+2H2O2KOH+H2SO4=K2SO4+2H2O,为C点的阴离子有 SO42-和OH-SO42-和OH-。
(2)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由图2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①B点表示的含义是 KOH和H2SO4恰好反应KOH和H2SO4恰好反应。
②C点溶质 K2SO4和KOHK2SO4和KOH。
(3)借助于酸碱指示剂
小明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明同学继续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K2SO4
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K2SO4和H2SO4和KOH
其他同学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KOH和H2SO4能反应,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KOH和H2SO4能反应,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
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选用BaCl2溶液、生锈铁钉,进行如下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加入生锈铁钉 | 滴加BaCl2溶液 |
实验现象 |
铁锈减少(或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铁锈减少(或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H2SO4 相关化学方程式 3H2SO4+Fe2O3=Fe2(SO4)3+3H2O 3H2SO4+Fe2O3=Fe2(SO4)3+3H2O |
溶液中有H2SO4 |
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只能证明有硫酸根离子,而不能证明有氢离子
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只能证明有硫酸根离子,而不能证明有氢离子
。(反思交流)小花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看到了气泡,她很想知道这瓶氢氧化钾溶液的成分,你能帮她设计实验方案吗?方案: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过量的CaCl2溶液,再加无色酚酞,若溶液变红则成分是KOH和K2CO3;若溶液不变红,则成分是K2CO3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过量的CaCl2溶液,再加无色酚酞,若溶液变红则成分是KOH和K2CO3;若溶液不变红,则成分是K2CO3
。(请写出操作、现象、结论)【答案】KOH;H2SO4;溶液的酸碱性发生改变;2KOH+H2SO4=K2SO4+2H2O;SO42-和OH-;KOH和H2SO4恰好反应;K2SO4和KOH;KOH和H2SO4能反应,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铁锈减少(或消失),溶液变成黄色;3H2SO4+Fe2O3=Fe2(SO4)3+3H2O;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只能证明有硫酸根离子,而不能证明有氢离子;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过量的CaCl2溶液,再加无色酚酞,若溶液变红则成分是KOH和K2CO3;若溶液不变红,则成分是K2CO3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843引用:3难度:0.2
相似题
-
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做酸碱中和实验,采用酚酞试液作指示剂,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颜色为( )
发布:2024/12/25 17:0:2组卷:68引用:3难度:0.9 -
2.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甲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乙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25 17:0:2组卷:70引用:3难度:0.6 -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选项 所用试剂 现象和结论 A 硫酸铜溶液 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 B 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 C 铜丝 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 D 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色,则恰好完全反应 发布:2024/12/25 17:30:2组卷:46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