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逻辑是思维的重要准则。我们要学会运用逻辑思维理性地甄别和筛选信息、审慎地接受和表达观点。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更加方便,但遭遇的谬误也更多。如果不具备识别谬误的能力,就有可能成为谬误的受害者甚至传播者。逻辑,正是甄别信息的武器之一。而要想辨别逻辑错误,首先要了解有哪些逻辑的基本规律。
      公认的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以及莱布尼兹提出并得到相当一部分逻辑学家认同的充足理由律。这四条逻辑基本规律都有着明确的界定: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始终如一。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都要确定,并保持自身的同一,不能随意变更。
      不矛盾律要求两个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包含互相排斥的两种思想,对同一对象不能既肯定又否定,否则,必有一假。
      排中律要求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假的命题同时加以否定。
      充足理由律要求一个被判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即只有提出充分理由,论断才是可信的;理由必须真实,理由与论断之间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从理由能够必然地推出所要论证的论断。
(1)下列四句话均出自苏洵的《六国论》,其中违反“充足理由律”的一项是
A
A

A.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D.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以大患,固不在战矣。
(2)社长和社团成员小周展开了一段对话,请依据小周的回答,判断其违反了哪一种逻辑规律
C
C

社长:明天全社举行登山活动,你要参加吗?
小周:谁说我不参加了?
社长:既然你要参加,请按要求着装,并交30元的活动费。
小周:我也没说我要参加啊!
A.同一律
B.不矛盾律
C.排中律
D.充足理由律
(3)分别指出下列三句话在推论过程中存在的逻辑错误。
①自古红颜多薄命,可见美丽是祸不是福。
②不够优秀就是落后,不能前进就是倒退。
③诚信是一种美德,罪犯承认犯罪也是美德。

【答案】A;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6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我向来偏爱古人书札,不必正襟危坐,不必计较书法作品的章法,字法,墨法,提起笔,蘸上墨,在尺素间走走停停,随遇而安。这两封信上的毛笔字,苏东坡写得自然流畅,笔墨的丰腴中藏着骨力,线条的凝重中含着秀逸。苏东坡是大书法家,他诸多的名帖不知润泽了古今多少书法研习者,【乙】而吸引我的,则是《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合卷,两帖都是苏东坡写给他的好朋友陈馈陈季常的。
          苏东坡曾作诗道“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狮子吼”在佛经中指如来正声,苏东坡本意说陈季常研习佛理,听到讲解教义,好似狮子吼声振聩发聋,手里的拄杖坠地。谁知传到民间成了戏笑他的可怜,谈起佛学、佛法,往往整夜都不睡觉,反而,一听到妻子洪亮的怒骂之声,吓得惊慌失措,连拐杖都离了手。偏巧柳氏是河东人,“河东狮吼”于是成了妇人脾气暴躁凶悍的代名词。【丙】陈季常自此落下惧内的声名,于是有了这出《狮吼记》,坊间盛传出了“河东狮吼陈季常,千古风流苏东坡”的名句。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
    B.丰腴
    C.振聋发聩
    D.反而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发布:2025/1/3 9:0:5组卷:2引用:1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甲)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乙)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丙)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吗?
          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不要推却友爱/不要延迟欢乐/现在不悟/便永迷惑/在这里/一切都有了着落。
    (丁)我受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请简要赏析。
    (3)请简要分析文中“秋的韵致”有何内涵。

    发布:2025/1/1 4:30:2组卷:1引用:2难度:0.6
  • 3.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字

    发布:2025/1/1 4:30:2组卷:68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