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施法治中国建设规划。
纲要还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黔东南州委州政府专门召开会议,围绕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远景目标,全面部署了黔东南州“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
榕江县某校九(2)班开展了以“关注家乡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是什么?
(2)我们应该如何推进法治黔东南建设?
(3)为建设法治黔东南,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必须牢牢守好哪两条底线?运用好哪两个宝贝?
(4)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你作为中学生,可以为乡村振兴做些什么?
【答案】(1)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①要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②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③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3)①两条底线:发展和生态。②两个宝贝: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
(4)①树立全面发展意识,密切关注乡村振兴动态,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提升振兴乡村的能力;③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关于乡村振兴方针政策;④积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等。
(2)①要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②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③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3)①两条底线:发展和生态。②两个宝贝: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
(4)①树立全面发展意识,密切关注乡村振兴动态,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提升振兴乡村的能力;③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关于乡村振兴方针政策;④积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等。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2016年9月12日,《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中国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积极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这表明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过程中,我国在努力实现( )
发布:2024/12/28 1:30:1组卷:11引用:2难度:0.8 -
2.面对人民群众关注的“难点”“痛点”,近年来我国制定或者修改了网络安全法、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行政诉讼法等这些修订说明我国( )
①正在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②努力使每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③使每个司法案件都体现绝对公平正义
④使每位公民都能直接参与法律的制定或者修改发布:2024/12/28 0:0:1组卷:139引用:8难度:0.7 -
3.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工作规则》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2018年工作要点》。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修订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订草案》。根据上述信息,我们可以推断( )
①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履行制定法律法规的职能
③有助于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积极履行行政的职责
④我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发布:2024/12/28 0:0:1组卷:43引用:8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