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论交友之道ㅤㅤ①人在社会中生活工作,就必须交朋友。交朋友就不能不被朋友影响,这种影响有好有坏;坏的影响则可能导致自己身败名裂、人生凄惨。交友这件事关系重大,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交好友。
ㅤㅤ②首先是要结交_____的朋友。《论语》告诉我们要“无友不如己者”,“如”是“似”“像”的意思,就是不要结交那些不像自己的人,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可以互相切磋琢磨,即想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就要使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互相感召,从而最终聚到一起。孔子曾说过:如果你不知道儿子怎么样;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人怎么样,就看他结交的朋友,就看他的属下,这样你就知道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了。说的就是同类相感的道理。
ㅤㅤ③其次是要结交道德高尚的朋友。据说楚国有一个善于看相的人,楚庄王向他请教其中的奥妙。他回答:“我并不能给人看相,只不过是善于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如果这个人他所结交的朋友都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长辈、行为谨慎、畏惧法律,家庭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身心也会一天比一天安定,朋友对人的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人的成长和命运。《孔子家语》说:“与善人居,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成为贤德之人。反之,所听的都是诈伪的言语,所看的都是邪曲不正、贪图利益的行为,这也是潜移默化的结果,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ㅤㅤ④最后,朋友之间要以道相交。古人论人与人相处之道,云:“以利交者;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华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唯有以道相交才能天荒地老。那么,朋友相交之“道”是什么呢?《论语》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朋友相交之道就是“信”。与朋友交往,言语行为都很守信,才能够获得朋友的信赖,在社会上接人待物处事才会一帆风顺。
ㅤㅤ⑤年轻人正处于事业的起跑线上,能否交到好的朋友,直接决定了自己的前途命运。曾国藩说:“一生之成败,不可不慎也。”鉴于此,年轻人务必要“亲君子,选择结交对自己德行提升有帮助的朋友。好的朋友,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自己提升境界,走向幸福的人生。
(1)第②段加点字“同类相感”的意思是:
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人,能够互相吸引。
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人,能够互相吸引。

(2)阅读文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论点:①
交友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交好友。
交友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交好友。
择友的标准 ②要结交
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
的朋友
要结交道德高尚的朋友
交友的方法
(3)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引用论证,其作用是:
具体地阐释了朋友相交之道的含义就是“信”,有力论证了“朋友之间要以道相交”的观点。
具体地阐释了朋友相交之道的含义就是“信”,有力论证了“朋友之间要以道相交”的观点。

(4)对文末段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B

A.对年轻人提出了正确交友的期望
B.提醒年轻人关注自己的前途命运
C.揭示写作意图,增强现实紧迫感
D.使文章论证结构合理,思路清晰
(5)以下两则材料中不适合放到第③段的是哪一则?请简述理由。
【材料A】
ㅤㅤ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颍州当长官的时候,手下有一个名叫吕公著的年轻人。有一次,好友范仲淹路过这里,便到他家中拜访,欧阳修邀请吕公著一同待客。席间,范仲淹对吕公著说:“你能在欧阳修身边做事真是太好了,你应该多向他请教作文写诗的技巧。”此后,在欧阳修的言传身教下,吕公著的写作技巧提高得很快。
【材料B】
ㅤㅤ新中国成立前有个叫穆时英的青年作家,写了一本揭露旧社会黑暗的小说《南北极》,轰动了文坛。但当他到了十里洋场之后,受到他们的影响最终也写文章歌颂起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再没有可以一观的作品。

【答案】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人,能够互相吸引。;交友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交好友。;志同道合;具体地阐释了朋友相交之道的含义就是“信”,有力论证了“朋友之间要以道相交”的观点。;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8/14 0:0:1组卷:9引用:2难度:0.3
相似题
  •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尝试错误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学”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是”,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诚恳忠告他,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要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总会幡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潜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自始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败反而称王。
          ⑤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
          ⑥“逐日淘沙定有金”,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志者,不但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
    (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请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50引用:4难度:0.8
  •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以下各题。
    弘扬好学之风
          ①读书历来都是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学问多寡也是衡量人品道德的重要标准。从古至今,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热爱学习。他们孜孜不倦,刻苦学习,不断丰富、提高、涵养和完善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时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因此,我们应大力弘扬好学之风,使之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礼记》中有言,“学然后知不足”。孔子认为,一个人想要增长学识,就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一遇到不懂的事情,就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一次,孔子到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旁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③学习不仅能增长学识,更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强大动力。古代很多官员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后,并没有放弃学习,几乎个个都是饱学之士,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他们下朝回家后,大都在读书学习、吟诗作画。我们所熟知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无不是如此,例如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苏轼、范仲淹,清代的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等,既是垂范后世的出色政治家,又是名留青史的杰出文学家。
          ④古人将勤学善学的精神概括为:“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无论是少年求学,考取功名以期建功立业;还是中年学思并重,积淀人生的厚度;抑或是垂垂老矣依旧不肯放下书本。一个好学之人会将学习融入自己的一生。由于从古至今人们对学习的推崇,使得我们的历史史册记载了许许多多勤奋好学的故事。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有一个花园,绿植清新悦目,花朵争奇斗艳,即便如此,他仍能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以至于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过一次。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得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由此可见,对于成功者而言,人的一生就是好学的一生。
          ⑤坚持学习需要付出艰辛,一时做到容易,长期坚持却难,终身不辍更难。因此,只有坚持不懈、积少成多,才能有所收获。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中成长成熟的,没有生而知之者,都是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坚持学有所思,把知识变为智慧。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如饥似渴地学习,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至千里、集细流成江海。
          ⑥我们现在提倡学习型社会,应该把学习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快速变化的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抛弃。我们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始终把读书学习与加强道德修养紧密联系起来,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坚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选义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古至今,有所成就的人大都热爱学习、刻苦学习,从而不断丰富、提高、涵养和完善自己。
    B.“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这种勤学善学的精神激励我们要将学习融入自己的一生中。
    C.古人认为,治天下者先治心,治心者先治己。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坚持不懈地学。
    D.我们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把读书学习与加强道德修养紧密地联系起来,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

    发布:2024/12/27 3:0:1组卷:19引用:2难度:0.4
  • 3.阅读《自尊》一文,回答问题。
    自 尊      ①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最近看到几位大师逸闻,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②钱学森家里的炊事员曾经说,钱老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老儿子钱永刚听了炊事员的话后,也学了父亲的样子,每逢去餐厅吃饭,都穿戴整齐,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
          ③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岭南大学居住的两层楼房的一楼给学生上课。当时选修他课程的不过五六人,陈先生绝不因选课学生多少影响他的讲课。夏天,他身着便装与助手一起在楼下工作,每当学生到家里听课,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缓步上楼改换夏布长衫,然后才下来上课。看着老师摸索着下楼的身姿,学生们感动不已,为师的高大,在他们心中已然耸立。
          ④当前,在社会中,一些人关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他们目中无人,装模作样,虚伪失真,故作姿态,这种看似自我尊重的过分表达,表现出的却正是不尊重别人的自我膨胀,是没有自信的无意识流露。
          ⑤与这些人相反,有些大师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践踏的时候,还仍然具有表达尊重别人的强烈愿望。他们被剥夺了所有表达自尊的手段后,唯一可以表现的,就是穿戴整齐地向这个世界告别。傅雷先生在“文革”时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贴上封条,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净衣服,夫妇两人穿了整洁的衣服上吊自尽了。整洁的衣着成了他们表达对这个世界和对周围人尊重的最后方式。
          ⑥由此可见,在生活中,你保持着对人的谦恭,人们便在你的谦恭中读出涵养和文明,心中会由衷地尊敬着你。
    (选自《钱江晚报》有删改)(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本文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
    (3)第⑤段中傅雷先生的事例,能不能与第②段钱学森和第③段陈寅恪的事例颠倒顺序?请说明理由。
    (4)读完本文,请结合自己的一次经历,谈谈你对“自尊”的理解。

    发布:2024/12/27 3:0:1组卷:6引用:4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